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有了明显变化,离婚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因此导致特殊弱势群体——单亲贫困母亲的产生。这一弱势群体成员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单亲家庭生活水平偏低、子女就学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紧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的救助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及学者们的关注。基层妇联组织作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社会组织应着力于改善单亲贫困母亲的生活质量,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提供生活保障。本论文从以下四部分对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救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研究方案。第一部分,阐述单亲贫困母亲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公共管理概念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单亲贫困母亲救助的研究进行梳理,阐述论文分析方法、框架及研究观点;第二部分,论文从社会保障的救助层面,结合庄河市实际情况,通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并掌握单亲贫困母亲在生活需求、身体健康、心理状况、就业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对现状的研究,探究当前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借鉴西方国家及当前我国各省市的救助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单亲贫困母亲在生活、心理方面问题的具体方案。对方案从相关立法保障、政策支撑以及实施结果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妇联组织实施救助提供参考和依据;第四部分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针对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救助中存在的缺少救助法律支撑、救助模式单一、缺少资金来源以及服务救助不够完善等问题,结合庄河市实际,提出完善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妇联主体责任、构建长效救助格局等建议,从而为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救助单亲贫困母亲工作提供政策思路。
【关键词】:基层妇联 单亲贫困母亲 社会救助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4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关键词阐释11-12
- 1.2.1 基层妇联组织11-12
- 1.2.2 单亲贫困母亲12
- 1.2.3 社会救助12
- 1.3 文献综述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3 文献述评16-17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7-19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7
- 1.4.2 主要研究方法17-18
- 1.4.3 技术路线18-19
- 2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现状分析19-29
- 2.1 庄河市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情况调研19-24
- 2.1.1 调研样本的选取19
- 2.1.2 调查问卷设计19-20
- 2.1.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20-24
- 2.2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救助单亲贫困母亲存在的问题24-27
- 2.2.1 相关立法保障政策较为欠缺25
- 2.2.2 实施救助模式及资金来源问题有待解决25-27
- 2.2.3 救助服务体系不够健全27
- 2.3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29
- 2.3.1 基层妇联组织实施救助缺乏立法支持27-28
- 2.3.2 基层妇联组织救助主体地位不够明确28
- 2.3.3 基层妇联组织救助模式不够完善28-29
- 3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实施社会救助的方案设计29-39
- 3.1 理论依据29-30
- 3.1.1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29-30
- 3.1.2 社会救助理论30
- 3.2 国内外针对单亲贫困母亲实施社会救助的经验借鉴30-34
- 3.2.1 美国福利机构针对单亲贫困母亲实施社会救助经验30-32
- 3.2.2 国内各省市针对单亲贫困母亲实施社会救助经验32-33
- 3.2.3 国内外的经验与启示33-34
- 3.3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方案34-36
- 3.3.1 制定合理化的救助标准34-35
- 3.3.2 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妇联管理35
- 3.3.3 开展多元化的救助模式35-36
- 3.4 救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36-39
- 3.4.1 政府立法及政策保障36-37
- 3.4.2 资金来源支持37-38
- 3.4.3 成本分析38-39
- 4 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救助的对策建议39-44
- 4.1 推动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9-40
- 4.1.1 完善《婚姻法》、《社会救助法》中单亲贫困母亲的保护内容39
- 4.1.2 健全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体系39-40
- 4.1.3 推动单亲贫困母亲子女养育福利政策的制定40
- 4.2 强化妇联主体责任40-41
- 4.2.1 政府明确妇联组织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主体地位40
- 4.2.2 各级妇联组织落实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救助责任40-41
- 4.2.3 基层妇联组织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作用41
- 4.3 构建长效救助格局41-44
- 4.3.1 积极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41-42
- 4.3.2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资金救助42
- 4.3.3 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就业援助42
- 4.3.4 建立完善单亲贫困母亲心理援助机制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 庄河市单亲贫困母亲调查问卷47-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耕香;2002年第二季度韩国城市家庭收入增加9.6%[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2 李传志,魏安民;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刘国亮,姜涛;社会资本累积与家庭收入分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游炜;;山西省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的描述与分析[J];中国民政;2013年07期
5 苏守儒;家庭经济与家庭成员素质[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姚玲珍;德国东、西部家庭收支的比较分析[J];德国研究;1998年03期
7 赵芳;陈艳;;近二十年来的欧洲家庭政策:变化及其延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罗彦魁;核定家庭收入中十个问题的处理[J];中国民政;2001年09期
9 迟书君;深圳特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10 阿德拉·尼科尔斯基;沈劲摘;;苏联年轻一代家庭的收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赛;董晓媛;李实;;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城镇女性就业、收入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同春芬;黄艺;;当前我国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特点及问题初探——基于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6 杨爱华;;浅析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李春景;;《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8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9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卿;美国中等家庭收入止住5年之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本报记者 向婧 王翔 整理;农民增收要从家庭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做文章[N];重庆日报;2010年
3 艺苑;双薪家庭如何理财[N];中国电力报;2002年
4 记者 陈妤 通讯员 傅舟孟;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出台[N];舟山日报;2012年
5 冯海宁;别让体制成为家庭收入分水岭[N];证券时报;2013年
6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明;提高家庭收入成韩经济政策新基调[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郑启航 高攀;美5%最富家庭收入占全国总收入27.6%[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黄辉昌 张国磊;我市公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N];钦州日报;2014年
9 朱应召;工薪族如何支配好家庭收入[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江苏省滨海县民政局 张元 高军;应重视家庭收入的测算[N];中国社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月;不确定性、居民家庭储蓄与消费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鹏;上海市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志国;中国农村家庭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魏世勇;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若干特征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8 何通艳;藏区参与式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潇;“失独”家庭社会帮扶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谢霁月;城市双独家庭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安红;关于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哲雷;居民家庭房产和金融资产对消费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周文静;安徽省家庭发展能力指数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何森;家庭背景对本科大学毕业生起薪的影响探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柴延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征;农村低保对象的生存状况和社工帮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马昆;民族地区低保群体贫困化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10 王高远;农村中老年家庭消费行为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6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60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