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研究——以冷链设施补贴模式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研究——以冷链设施补贴模式为视角
【摘要】:基于我国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价格、盟员关系不稳定,农户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实,本文通过构建两种供应链组织模式下的利润模型,研究了关系契约对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其"自我执行"机制;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关系契约在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方面有显著作用,但不能完全保证契约的稳定性;引入冷链设施虽在进一步提高生鲜度及利润方面有明显作用,但不同引入方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选择恰当的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下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补贴)可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农户盈利水平,最终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宁波大学;
【关键词】: 生鲜度 关系契约 谈判能力 农产品供应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123) 教育部人文社科资助项目(11YJC630233) 湖北省软科学项目(RKF2015000209)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3g061) 中央高效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20132YB039) 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资助项目(10CGGL11YBQ)
【分类号】:F326.6;F812.8
【正文快照】: 1引言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季节性、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等特点,受其产品自身特点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合作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物流损耗大、价格波动大、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透明、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衡、违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愚;;再谈判与奶业契约稳定性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2 郑长军;张丽英;;“公司+农户”契约若干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08年12期
3 俞雅乖;;农业产业化契约类型及稳定性分析——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陈灿;万俊毅;吕立才;;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交易的治理——基于关系契约理论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刘洁;祁春节;;“公司+农户”契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交易成本分析框架[J];经济经纬;2009年04期
6 李绩才;周永务;肖旦;钟远光;;考虑损失厌恶一对多型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7 侯艳红;刘高峰;;供应链多阶段长期合作关系契约博弈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12期
8 林略;杨书萍;但斌;;收益共享契约下鲜活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何勇;吴清烈;赵林度;;考虑努力及价格因素的弹性数量契约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12期
10 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敏;张永;邵建平;;基于“合作剩余”的西部资源型产品最终加工原产地化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2 冯中越;;我国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彭建仿;孙在国;杨爽;;供应链环境下龙头企业共生合作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5个龙头企业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纪梦晨;秦涛;魏福全;袁立璜;;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运行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5 林略;雷晓燕;但斌;;基于线性时变需求的鲜活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11年04期
6 陈勇强;;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蔬菜营销渠道优化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7 陈军;但斌;;努力水平影响流通损耗的生鲜农产品订货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2期
8 马小勇;周博;;小规模农户背景下的契约农业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涂国平;冷碧滨;周超;姜睿清;;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10 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玉林;;基于关系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军;曹群辉;肖红;;基于生长价值跟踪的生鲜农产品采收销售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冯颖;余云龙;吴茜;;跨区域直供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宋巧娜;曹细玉;宋璐君;;双契约下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性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王丽娟;侯云先;;通货膨胀和延期支付下生鲜农产品库存控制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冯颖;余云龙;吴茜;;跨区域直供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刘咏梅;范辰;;考虑消费者行为的绿色农产品O2O模式定价策略[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肖迪;袁敬霞;刘新华;;考虑零售商损失厌恶的供应链质量及库存决策[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李琳;范体军;;面向零售商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价策略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婧;考虑期权博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随机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彭红军;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下煤炭企业供应链均衡供应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陈兆波;基于资源配置的供应链竞争模型与合作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郭利京;中国猪肉纵向关联产业价格传递[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瞿珊珊;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治理、绩效与影响因素[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邱忠权;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春勋;关系契约与农产品交易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坤;我国柑橘出口比较优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锡泉;产业集群中的可信承诺及治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薛芳芳;社会资本与契约稳定性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方萍;河南省农业化经营组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强;随机产出与需求下“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的收益共享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婧;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契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志艳;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数量弹性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于超;基于鲜度的生鲜品库存综合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杨书萍;收益共享契约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杨春;生鲜农产品零售商与物流服务商的协调合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军;黄琦;杨小杰;;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风险及防范——基于企业与农户采取合同契约合作模式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严太华;战勇;;农产品定价权研究——基于中间利润分成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3 赵西亮,吴栋;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商品契约稳定性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4 王赛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约选择——基于风险和风险态度的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5 张旭梅;乔丰娟;宋寒;侯兴哲;;VMI下需求受库存和努力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6 王雎;;跨组织资源与企业合作:基于关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7 安恰;骆建文;;基于价格折扣的易腐物品供应链库存的协作控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8 刘志学,储力;基于供应链缺货的VMI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05年02期
9 郑长军;陆盛德;;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度: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的研究[J];管理学报;2005年06期
10 李彬;;“公司+农户”契约非完全性与违约风险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泉午;基于报童模型的易逝品供应链合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广靖;;“狙击”冷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年18期
2 侯静;;冷链缘何遇“冷”[J];中国储运;2008年02期
3 赵玉国;;冷链与非冷链的博弈[J];经济师;2008年11期
4 宁广靖;;做不大的冷链困局[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05期
5 郑川子;;叉起冷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10期
6 ;冷链不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10期
7 ;冷链:固本强身 穿越迷雾[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年04期
8 罗文丽;;冷链政策升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5期
9 黄有光;;冷链运输业:“菜篮子”的关键保障[J];今日海南;2012年03期
10 刘培军;;建立冷链保障体系[J];中国储运;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兴伟;吴明勋;吴亦农;纪国林;曲晓萍;;冷链的研制及其热传导性能的试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斌;苏芸;殷辉;;基于供冷能力条件下的农超对接冷链模式探讨[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钟彦骞;胥义;吕娅;王丽萍;曾静;;基于GPRS和ZigBee传输技术的血液冷链及信息化监管系统的设计[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大连三洋冷链有限公司[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5 刘升;;果蔬产地预冷——流通过程中的关键、品质与营养的根本保证[A];第五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科技、管理、营销)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东;现代农业需加强冷链工程建设[N];东方城乡报;2007年
2 金记;冷链,亟待破冰前行[N];江苏科技报;2006年
3 李园;丹麦专家建议:中国加大发展冷链技术[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贾延壮;云南有望纳入国家“冷链”试点[N];西部时报;2007年
5 白石千;冷链通流先要系统预热[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肖华;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应“冷链”不断[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记者 郑伟伟;广东太古冷链又扩容[N];中国食品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任明华;国内冷链发展将驶入快车道[N];中国食品报;2010年
9 记者 任明华;业内人士再次呼吁政府补贴“冷链下乡”[N];中国食品报;2010年
10 白森森 杨安琪;“新鲜”追求带来冷链大商机[N];粮油市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山;多种冷链产品的三级库存策略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2 任立停;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3 李丹;基于多色集合的冷链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4 田丽娜;考虑碳排放的水果单级冷链效益优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贾腾飞;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质量控制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刘钗;基于RFID的药品冷链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7 陈健敏;盒装米饭热链储运及冷链微波复热品质变化和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丹;辣椒在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安艳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溯源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1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00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