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分析
【摘要】: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的视角,以"农户+合作社+超市"为研究模式,分析各成员面临的困境,提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进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产品深加工、有效实施质量监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团队等优化对策。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农超对接 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
【分类号】:F326.6
【正文快照】: 2008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拟从强化领导、优化环境、加强宣传三方面全面推进2011年“农超对接”工作,力求最大可能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莹;;“农超对接”深入开展所面临挑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周文泉;郑鹏;;蔬菜农超对接模式、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2年09期
3 冯路;;发展“农超对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9期
4 任文菡;范宽;张旭;;我国“农超对接”问题研究[J];东方论坛;2013年02期
5 顾万荣;李晶;魏n\;;对完善我国农超对接工作的思考[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5期
6 苏明;李政;;我国“农超对接”研究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邹仲海;郭湖斌;汪元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农超对接”的现状与对策[J];物流科技;2013年08期
8 王忆南;;现阶段“农超对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11期
9 刘阳;;“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书萍;收益共享契约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甫梅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若干思考[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2 陈小云;;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农超对接”现状调查——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5期
3 吴平;;农超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27期
4 郝琳琳;;从双赢的角度探讨农超对接的可行性——基于河北省农超对接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朱军伟;;基于合作博弈的农超对接参与主体利益分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6 杨翠翠;;基于博弈论角度分析农超对接模式的建立[J];北方经济;2013年02期
7 杨浩雄;李金丹;;基于农消对接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8 任文菡;范宽;张旭;;我国“农超对接”问题研究[J];东方论坛;2013年02期
9 孙良晶;姚佐文;;SWOT法分析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路径[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郎镐;刘天军;;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超对接效率研究[J];北方园艺;2014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家旭;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评价与优化路径[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2 张贵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何美丽;蔬菜供应链中的话语权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丁超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消费品流通体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基于寄售库存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潇芳;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京华;基于GA-PP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4 张永旺;物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利;农超对接运行模式构建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凌艺;广州市“农超对接”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雪丽;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白玲;农产品私营标准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刘敏;基于收益共享的农超对接模式及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卢志丹;“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青;王喜成;;国内第四方物流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鲁静芳;左停;徐筑燕;;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马凤棋;;“农超对接”模式对超市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4 张爽;徐正;;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5 李莹;;“农超对接”深入开展所面临挑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6 宋美艳;董海荣;张敬洋;孙晓妮;;我国“农超对接”模式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8 花永剑;;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J];北方经济;2010年17期
9 周文泉;郑鹏;;蔬菜农超对接模式、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2年09期
10 赵霞;吴方卫;张锦华;;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空间配置模型:供应链管理视角[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仲平;[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莹莹;[N];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晓巍;变质商品供应链库存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张建军;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问题及其博弈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3 田巍;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博弈与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丽娟;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中博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军;考虑流通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及供需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晓红;农产品超市零售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美艳;“超市+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芳;超市生鲜食品动态定价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杨金海;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郭福利;基于随机需求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孙秀武;基于收入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秦娟娟;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袁天恩;两级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郑田甜;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林乐碳;基于DEA模型的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卢亚杰;我国超市优质生鲜蔬菜动态定价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惠民;;推动农超对接 促进农产品流通[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2 ;广东:农超对接集中签约2000万元[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3 胡定寰;曾祥明;;“农超对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1期
4 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5 赵铁桥;;农超携手闯市场 合作共赢谋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6 方永磊;;“农超对接”的济南探索[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7 胡定寰;杨伟民;;“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8 王薇;;“农超对接”爱你没商量[J];中国市场;2010年34期
9 皇甫梅风;;完善农超对接的途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3期
10 ;北京“农超对接”最高补贴120万[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鑫;杨伟民;;马铃薯农超对接与消费行为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2 张瑜;胡定寰;;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苏忠林;李志刚;;政府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职能角色定位分析[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栋;我市大力实施菜篮子农超对接工程[N];天水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吴洪;农超对接:“菜园子”直通“菜篮子”[N];福建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姚自琦;我省给力农超对接[N];安徽经济报;2011年
4 市人大代表 张雅玉 早报记者 邹娟 龙毅;菜价如何平抑:上海力推蔬菜“农超对接”攻坚[N];东方早报;2013年
5 记者 蔡韬;哈尔滨着力推进农超对接[N];黑龙江日报;2013年
6 韩忠武 曲敬军 本报记者 冯保良;聚焦“农超对接菜篮子工程”[N];锦州日报;2013年
7 通讯员 万民;“农超对接”丰富菜篮子[N];连云港日报;2013年
8 记者 赵巍 通讯员 朱德平;我市启动银企对接农超对接[N];三峡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巍 通讯员 许峰;我市全力搭建银企农超对接平台[N];三峡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沈俊;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启动[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我国“农超对接”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芳;中国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曾祥明;农超对接:农民增收的市场化新路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雪芳;潍坊市农超对接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凌艺;广州市“农超对接”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雪丽;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卢志丹;“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孙良晶;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璇;农超对接与农业发展模式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瑞琳;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刘志攀;“农超对接”订单违约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9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00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