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综合保税区建设与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综合保税区建设与转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吉林省 综合保税区 建设 转型 SWOT分析
【摘要】: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以离岸服务贸易为主的、融入全球供应链节点的自由贸易园区。中国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综合保税区最具转型基础。在上海综合保税区率先转型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其他地区综合保税区纷纷计划转型。中国的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均建有综合保税区,其中内陆省份的综合保税区在地域特点、建设环境、发展模式、功能定位等方面与沿海综合保税区存在客观差异。因此,对于内陆省份综合保税区转型条件的研究,在国内学者的文献当中涉及较少。本文选择了中国典型内陆省份,“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吉林省综合保税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重点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客观影响因素;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吉林省政府应当给予综合保税区怎样的政策引导。文章总共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自由贸易区概述。这部分主要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进行界定、归纳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类型以及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内陆省份综合保税区转型基础与问题。阐明了综合保税区最具转型基础,但内陆省份综合保税区发展相对滞后。第四部分为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态势分析。这部分利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现有综合保税区与东北其他两省以及上海市在转型条件方面的区别。以SWOT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得出了吉林省综合保税区现阶段不具备转型条件,但可以基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以及抓住国家开发开放的机遇加速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结论。第五部分总结了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可参考的经验。指出吉林省综合保税区建设可从功能界定、资源整合方式和物流节点建设三个方面参考国际知名内陆自由贸易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及建议。该部分总结了本文得出的三个基本结论,即我国综合保税区具备转型基础、但发展不平衡;吉林省综合保税区面临转型考验和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应借鉴内陆自由贸易区经验。并针对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问题,分别从综合保税区和地方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 综合保税区 建设 转型 SWOT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10
- 1.3 研究的创新点10
- 1.4 研究的框架10-12
- 第二章 自由贸易区概述12-15
- 2.1 自由贸易区概念界定13
- 2.2 自由贸易区的类型13-14
- 2.3 自由贸易区特征及其构建条件14-15
- 第三章 中国内陆省份综合保税区转型基础与问题15-20
- 3.1 综合保税园区最具转型基础15-17
- 3.1.1 综合保税区功能接近自由贸易区15-16
- 3.1.2 综合保税区具有外贸规模优势16-17
- 3.2 内陆省份综合保税区发展滞后17-20
- 3.2.1 综合保税区数量少18
- 3.2.2 进出.贸易规模小18-19
- 3.2.3 功能定位及发展程度低19-20
- 第四章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态势分析20-32
- 4.1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条件对比分析20-27
- 4.1.1 经济条件对比20-26
- 4.1.2 其他条件对比26-27
- 4.2 吉林省综合保税园区转型建设SWOT分析27-32
- 4.2.1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优势28-29
- 4.2.2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劣势29-30
- 4.2.3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机遇30
- 4.2.4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威胁30-32
- 第五章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可参考的经验32-34
- 5.1 功能界定方面32
- 5.2 资源整合方式方面32-33
- 5.3 物流节点建设方面33-34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34-38
- 6.1 结论34-35
- 6.1.1 综合保税区具备转型基础,,但发展不平衡34
- 6.1.2 吉林省综合保税区面临转型考验34
- 6.1.3 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应借鉴内陆自由贸易区经验34-35
- 6.2 对吉林省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的建议35-38
- 6.2.1 综合保税区需解决的问题35-36
- 6.2.2 地方政府需解决的问题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焱;皮亚明;丁长青;;综合保税区将给北京带来什么?[J];投资北京;2009年06期
2 刘晓伟;;空港综合保税区有哪些税收优惠[J];税收征纳;2009年07期
3 张海燕;;我国综合保税区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4 张贵英;;西永综合保税区现状及对重庆外贸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09期
5 陈晖;;贵州需要“综合保税区”[J];当代贵州;2012年30期
6 王玮;;南京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战略意义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12期
7 ;国家所需 宁夏所能——加快“两区”建设 推动宁夏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8 赵登峰;牛芳;;依托前海合作区建设深圳综合保税区的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04期
9 ;山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J];大众标准化;2013年10期
10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海口综合保税区的批复[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恭;;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宝鸡陆港型综合保税区的构想[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2013年3月验收[A];上海空港(第16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文雯;综合保税区有了海关[N];苏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冯秀英;我国启动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N];北京商报;2008年
3 张立;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奠基[N];现代物流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罗霞;踏访“海口综合保税区”[N];海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发卿;海口保税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N];经济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刘芳;空港综合保税区设“顺义海关”[N];北京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弘仁;我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在京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刘浦泉;国内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奠基[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记者 林东程;海口综合保税区力争下半年封关运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陈素玲;七家入驻综合保税区企业开工[N];黑龙江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基于服务及国际服务原理的综合保税区业务经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殷正东;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武;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陈文;基于综保区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徐薇;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陈娇娇;成都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的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汝曼抒;银川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中政府管理体制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朱强;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于子涵;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税收征管问题的调研报告[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21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02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