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20:09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供应链 信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同信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信任建立的长期性和信任破坏后的难以修复性,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非常多。本文就是对供应链协同信任机制进行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文章中主要简述了协同理论、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信任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也列出了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理论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协同信任的动态演化过程,总结出了8个影响企业间信任的关键因素,并把这些影响因素(模型中称因子)归纳为初始阶段信任影响因素和交互阶段信任影响因素这两个大的维度。接着,分析了协同信任的两个维度(模型中称为因子),建立了初始阶段信任影响因素、交互阶段信任影响因素和协同信任三个大的维度共10个因子的作用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对应的假设。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理论模型是否正确,并且得出潜变量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的大小,以期能对供应链管理者提出一些建议。理论模型建立后,文章主要总结出了10个因子的34个度量项目,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然后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构方程模型一般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部分组成。测量模型主要分析的是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会使用到SPSS和AMOS两种软件;结构模型分析的是外源潜变量和内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8个影响因素与信任2个维度的关系,需要AMOS软件来完成。在研究中,首先将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SPSS19.0软件中,分析了观察变量的数据特征以及潜变量的可靠性系数,利用KMO检验以及Bartlett球形度检验等测量了量表的效度,并进行了测量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用AMOS20.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了测量模型的因子载荷并对其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接着测验了量表的组合信度和聚合效度,之后得出了假设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以及各项拟合指数。根据实证模拟研究,得出理论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理论模型可以被接受,提出的假设大部分是合理的。还得出了在8个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和企业声誉这两个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相对较大,企业文化、依赖性和信息共享这三个因素对善意的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供应链 信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
  •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3.3 综述总结12
  •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12-14
  • 2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相关理论14-22
  • 2.1 协同理论14
  • 2.2 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14-17
  • 2.2.1 供应链管理概述14-16
  • 2.2.2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定义和目标16
  • 2.2.3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容16-17
  • 2.3 信任理论相关概述17-22
  • 2.3.1 信任的内涵17-18
  • 2.3.2 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间信任的特点18-19
  • 2.3.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任的类型19-20
  • 2.3.4 信任的重要作用20-22
  • 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理论模型的建立与相关假设22-30
  • 3.1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动态演化的过程22-23
  • 3.2 协同信任的分析与假设23
  • 3.3 供应链节点企业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23-29
  • 3.3.1 初始阶段信任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假设24-25
  • 3.3.2 企业间交互过程中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假设25-29
  • 3.4 信任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理论模型构建29-30
  • 4 研究设计30-36
  • 4.1 变量的选择与度量30-31
  • 4.2 量表设计31-32
  • 4.3 样本基本信息数据分析32-36
  • 5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同信任的实证分析36-58
  • 5.1 结构方程模型36-38
  • 5.1.1 结构方程模型简述36-37
  • 5.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过程37-38
  • 5.2 模型的绘制38
  • 5.3 模型的评估38-54
  • 5.3.1 测量模型及其评估39-51
  • 5.3.2 结构模型拟合优度评估51-54
  • 5.4 实证结果的分析和管理策略建议54-58
  • 5.4.1 实证结果分析54-56
  • 5.4.2 管理策略建议56-58
  • 结论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A 调查问卷63-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民利;周依;;基于行为运作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XIA Wei-li;LI Xiao-ge;;A Synthe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and Knowledge Transfer-in the View of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3年04期

3 张颖;高杰;冯泰文;;供应商合作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4 张培;马建龙;杜亚萍;;服务外包关系中多维信任的动态演变路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年08期

5 汪爱娥;包玉泽;;农业产业组织与绩效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朱文娟;;供应链联盟企业间信任行为博弈分析[J];物流科技;2014年08期

7 李勃;李随成;;制造企业供应商整合对供应商创新性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4期

8 常玉;潘鼎;;组织间心理契约对供应链联盟关系资本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5年16期

9 严敏;严玲;邓娇娇;;行业惯例、关系规范与合作行为:基于建设项目组织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8期

10 张俊榕;;上海地区关企合作绩效测量方法及现状评估——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SONG Hua;ZHANG Song-bo;;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Strategy on Relational Capital and Relational Performance:Evidences from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English Version 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虎;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白如彬;分销商跨组织私人关系、组织关系对速度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周华;面向共创价值的企业互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海涛;产业链组织、政府规制与生猪养殖户安全生产决策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罗峦;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演进与关系治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罗剑锋;产业链变革的动态视角下通信运营商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周艳山;基于供应链竞争的扰动应对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孔繁英;两岸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周伟;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周华;面向共创价值的企业互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圣媛;基于供应链的新产品开发知识整合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倩倩;政府支持、信任与供应链整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荣昌;信息化环境下深瑞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乔永胜;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博弈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栋;双边专用性投资和关系是否可以成为合作创新的源泉[D];南京大学;2012年

6 王娜;客户关系管理对美发类服务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郎丹;服务外包关系中的信任构建与作用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周敏;合约安排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思琴;基于信任的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黄煦;安徽各地市产业转移承接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5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105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