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供应链的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供应链 装备制造企业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DEA
【摘要】:近年来,装备制造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中又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管理体制落后,关键性的制造业新技术缺少突破,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进一步发展的机制障碍较多,最关键的是企业协同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如何驱动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解决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构建有效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及其模型,是当前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装备制造业相关理论、协同学理论、博弈论、供应链下企业协同创新的框架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对全文展开讨论。首先,论文系统阐述和总结了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界定了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揭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的深层机理,明确研究方向。第三,对供应链视角下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进行动因分析,并分别从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展开讨论。揭示了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要素包括资源共享理念、利益驱使、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市场需求、创新发展等,为下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提供动力系统构成要素。第四,在确定供应链下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装备制造企业属于供应链中的中心制造商,横向企业之间无本质联系,结合理论基础中有关供应链下企业协同创新的框架分析,从供应链纵向企业协同创新角度对动力机制进行数理模型分析,通过对供应链上零部件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产品销售商不同协同创新情形的博弈分析,得出任意两方及三方的协同创新活动所得到的总收益大于三方非协同创新活动得到的总收益。另外,采用DEA方法对甘肃省10家装备制造上市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进行绩效评价。实证部分验证了论文构建的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供应链 装备制造企业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DEA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F273.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8
- 1.2.1 供应链相关研究综述12-14
- 1.2.2 协同创新的研究综述14-17
- 1.2.3 文献评述17-18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方法18
- 1.3.2 研究思路18-19
- 1.3.3 技术路线图19-20
- 第2章 理论基础20-27
- 2.1 装备制造业相关理论20-22
- 2.1.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20
- 2.1.2 装备制造业的分类20-22
- 2.1.3 装备制造业的特征22
- 2.2 协同学理论22-23
- 2.3 博弈论23
- 2.4 供应链下企业协同创新的框架理论23-26
- 2.4.1 企业协同创新的横向供应链理论24-25
- 2.4.2 企业协同创新的纵向供应链理论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36
- 3.1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27-30
- 3.1.1 装备制造业的工业生产总值27-28
- 3.1.2 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额28-29
- 3.1.3 装备制造业的R&D投入29
- 3.1.4 装备制造业的劳动就业29-30
- 3.2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30-32
- 3.2.1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领域30
- 3.2.2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途径30-31
- 3.2.3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区域31-32
- 3.3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32-34
- 3.3.1 集群的协同效应尚未形成,主体协同的动力不足32-33
- 3.3.2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33
- 3.3.3 企业融资相对单一,研发投入明显不足33
- 3.3.4 缺乏综合型创新人才33-34
- 3.4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问题归因34-35
- 3.4.1 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34
- 3.4.2 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性34
- 3.4.3 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供应链下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因分析36-40
- 4.1 内部动力因素分析36-38
- 4.1.1 资源共享理念的驱使36
- 4.1.2 利益的驱使36-37
- 4.1.3 创新主体的能力驱动37-38
- 4.2 外部动力因素分析38-40
- 4.2.1 政府支持38
- 4.2.2 市场驱动力38-39
- 4.2.3 创新发展39-40
- 第5章 供应链下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40-52
- 5.1 供应链下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概念模型40
- 5.2 供应链纵向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数理模型40-45
- 5.2.1 问题描述40-41
- 5.2.2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41-44
- 5.2.3 数值算例44-45
- 5.3 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绩效实证研究45-52
- 5.3.1 动力机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5-46
- 5.3.2 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46-48
- 5.3.3 动力机制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48-51
- 5.3.4 结论与对策51-52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研究结论52-53
- 6.2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60
- 附录B 实证分析原始数据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市成立国内首家以“供应链”命名的公司[J];物流技术;2002年04期
2 卢少华;;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3 郭轶群;;供应链盲点[J];信息产业报道;2007年04期
4 周长兰;;同步供应链实施策略研究[J];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5 徐立勇;;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努力[J];信息与电脑;2010年05期
6 刘忠泽;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湖南经济;2001年12期
7 王虎,郭箐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J];科技与管理;2001年04期
8 白洪声;供应链同步化实施策略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5期
9 彭志忠;同步化供应链联合策略研究[J];经济师;2003年09期
10 郭成;4PL:供应链外包的革命[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清秀;王成果;王青云;宋廷贵;张立忠;王亚玲;;供应链——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管理法[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陶秀丽;;电子商务影响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国文;;从物流到供应链: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A];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荣山;集装箱供应链技术研发应用驶入快车道[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洋;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钥匙[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卢宇峰;强化供应链追溯乃遏制食品问题的重要法宝[N];现代物流报;2014年
4 沈建苗 编译;是什么决定供应链的成败?[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王国文 博士;决胜供应链![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牧子冰;“全球采购”成败皆系供应链[N];中国商报;2005年
7 ;供应链在亚洲成功之七招[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倪娜;你控制住了你的供应链吗[N];国际商报;2003年
9 汪沁;供应链管理开始走俏[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晶;金融危机与高油价下的供应链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阳;区域供应链协同效应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陆杉;基于关系资本和互动学习的供应链协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魏文清;汽车工业精准供应链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黄伟建;多Agent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黄丽娟;图书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网络营销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张水潮;基于供应链的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王毅;面向用户的整车制造二维供应链及其信息集成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利;供应链下游成员经济合作关系与利润分配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文胜;基于响应时间的供应链协同决策与优化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坚;A公司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嘉;一汽—大众停产备件供应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邬松萍;ITT公司供应链人员激励方案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妙华;上海爱姆意供应链管理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胡晓青;面向策略型顾客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刘明;重大工程技术资源供应链管理主体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国俊;C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屈双山;EA公司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下的绩效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9 侯宇;大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刘学明;供应链管理实施对组织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0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12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