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供应链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农超对接”供应链研究述评
【摘要】:"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于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农超对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我国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启示。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农超对接”供应链效果评价与政策优化研究(批准号:15BGL13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供应链合作主体视角下的蔬菜质量安全:行为分析、机制构建与政策优化(批准号:13YJA630143)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农超对接效率评价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60774)
【分类号】:F326.6
【正文快照】: “农超对接”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是政府推出的一项长期惠农之举,2008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多年来,农超对接工作一直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例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超对接”模式的必要性,2010年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浦徐进;朱秋鹰;蒋力;;“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纵向合作研究——通道费、收入分享和Pareto改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周洁红,金少胜;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普合;金辉;王艺璇;王凤宏;王玮婷;;我国农资流通特点及新型模式的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2 浦徐进;蒋力;刘焕明;;“农超对接”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与治理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邓俊淼;戴蓬军;;供应链管理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4 蒋燕;;对“社区便民小菜店”发展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2年15期
5 浦徐进;曹文彬;;基于空间双边垄断的“农超对接”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10期
6 施晟;卫龙宝;伍骏骞;;“农超对接”进程中的溢价产生与分配——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创新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年09期
7 王兆华;;农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户县葡萄果农的问卷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陈富桥;姜爱芹;丁士军;吕建兴;;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基于对茶叶种植户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3年05期
9 张焕勇;浦徐进;;基于渠道权力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构建[J];商业研究;2013年12期
10 吴盼;刘丹;李俊松;;武汉市小区蔬菜店的发展探析——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利京;中国猪肉纵向关联产业价格传递[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邵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平;基于供应链的湖北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梁颖;超市鲜活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有机磷农药免疫检测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晓红;农产品超市零售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梁惠清;农民企业家成长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施晟;“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米松华;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会艳;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产业链升级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荣;韩洪云;;交易成本对农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财贸经济;2011年07期
2 董春艳;张闯;;渠道权力结构与进场费的作用关系——基于中国家电渠道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0期
3 王彦;合同组织形式与合作社组织形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05年19期
4 陈晖涛;;“合作社+农户”: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想模式[J];理论观察;2009年03期
5 胡定寰;张国材;;农超对接的模式与意义[J];农村百事通;2010年14期
6 胡定寰;杨伟民;;“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7 吴涛;;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的农超对接模式分析[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8 孙艳华;周力;应瑞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绩效研究——基于江苏省养鸡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杨惠芳;嘉兴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10 黄祖辉;梁巧;;梨果供应链中不同组织的效率及其对农户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调研数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惠民;;推动农超对接 促进农产品流通[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2 ;广东:农超对接集中签约2000万元[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3 胡定寰;曾祥明;;“农超对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1期
4 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5 赵铁桥;;农超携手闯市场 合作共赢谋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6 方永磊;;“农超对接”的济南探索[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7 胡定寰;杨伟民;;“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8 王薇;;“农超对接”爱你没商量[J];中国市场;2010年34期
9 皇甫梅风;;完善农超对接的途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3期
10 ;北京“农超对接”最高补贴120万[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鑫;杨伟民;;马铃薯农超对接与消费行为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2 张瑜;胡定寰;;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苏忠林;李志刚;;政府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职能角色定位分析[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栋;我市大力实施菜篮子农超对接工程[N];天水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吴洪;农超对接:“菜园子”直通“菜篮子”[N];福建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姚自琦;我省给力农超对接[N];安徽经济报;2011年
4 市人大代表 张雅玉 早报记者 邹娟 龙毅;菜价如何平抑:上海力推蔬菜“农超对接”攻坚[N];东方早报;2013年
5 记者 蔡韬;哈尔滨着力推进农超对接[N];黑龙江日报;2013年
6 韩忠武 曲敬军 本报记者 冯保良;聚焦“农超对接菜篮子工程”[N];锦州日报;2013年
7 通讯员 万民;“农超对接”丰富菜篮子[N];连云港日报;2013年
8 记者 赵巍 通讯员 朱德平;我市启动银企对接农超对接[N];三峡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巍 通讯员 许峰;我市全力搭建银企农超对接平台[N];三峡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沈俊;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启动[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芳;中国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赵波桃;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期权契约协调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袁元;西安市农超对接模式的优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曾祥明;农超对接:农民增收的市场化新路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赵雪芳;潍坊市农超对接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凌艺;广州市“农超对接”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雪丽;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卢志丹;“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孙良晶;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璇;农超对接与农业发展模式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27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