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信用激励契约的数学模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信用激励契约的数学模型分析 出处:《物流技术》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供应链运作中生产制造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基于不同的信息对称条件形成了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构建和设计某种信用激励契约才能有效实现委托代理双方期望效用的最优化。首先给出了信用激励契约数学模型构建的相关假设和研究情景设定,研究对象设定在只有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和一个批发零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分别构建和对比研究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信用激励契约的数量关系和模型,并通过一个具体算例对模型推理进行了检验和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对称条件下不需要进行信用激励即可实现最大化的期望效用,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息激励契约的作用会随着批发零售企业风险偏好的降低而减弱。
【作者单位】: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墨尔本商学院;
【基金】: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IBC2009023)
【分类号】:F274;F224.0
【正文快照】: 1引言现代信息经济学和供应链运作的一个基本假设和前提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发生了各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或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强,其拥有相对较少的信息量。代理人掌握着相对较多和较充分的委托人信息。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实践中,在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环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福利;陈菊红;;零售商具有风险规避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J];工业工程;2010年02期
2 李善良;朱道立;;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委托代理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12期
3 王虹;周晶;;具有风险规避参与者的双渠道供应链最优策略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11期
4 白少布;刘洪;;收益控制权意义下的供应链激励契约[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年02期
5 桂良军;;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04期
6 马洪江;唐小我;赵和义;司小江;;不对称信息下军品供应商培植的激励机制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莉;王田玲;李西文;;以ERP为支撑的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孙黎明;公彦德;;基于外包方综合投入水平的3PL服务提供商激励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3 白世贞;朱晓燕;;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及激励监督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4 王普查;;论供应链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5 卢安文;王跃平;;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冉秋红;丁磊磊;熊海霞;;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7 陈建英;杜勇;;新型成本管理方法——逐层成本管理法[J];财会月刊;2008年31期
8 熊巍巍;;对外贸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2年04期
9 于丽萍;黄小原;李丽君;;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中商业信用激励契约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谢海真;计国君;;企业间单委托多代理问题及激励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洪敏;;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蓉;陈良华;;供应链成本理论(SCC)演进框架解析与中国应用展望[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施国洪;张但钦;;供应链委托代理激励契约问题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韩杰;李亚平;方志耕;;考虑逆向选择的国防装备采办合同定价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李轲;宋华明;许前;杨慧;;考虑风险偏好的外包质量风险控制与激励机制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刘运国;刘长春;刘梦宁;;纵向一体化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基于DY集团案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远高;电子供应链中多渠道协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珩;考虑损失规避型决策者的价格补贴契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长贤;制造商视角的供应链激励合约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朝阳;链际竞争下的供应链成本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蔡洪文;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成;模糊不对称信息决策模型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徐广业;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于丽萍;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运作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李善良;供应链委托代理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桂良军;面向供需链的成本管理和方法集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娟;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飞;基于响应时间的供应链激励与约束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齐薇;基于组织间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徐龙秀;供应链资源最优配置下的成本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岳洪雷;基于产业集群的成本协同管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李文娇;基于风险规避的MTO企业交货期—价格协调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彦妮;具有损失规避型决策者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奚秀兰;专业市场共同配送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宋超杰;模糊道德风险模型及求解[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贺斌;供应链期权契约的价值和风险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丽萍;黄小原;李丽君;;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中商业信用激励契约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元旭;管理成本问题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6期
3 林辉,何建敏;激励机制、投资项目与经营者行为[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翁鸣;刘宁杰;;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动态激励契约[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许淑君,马士华,张日新;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年06期
6 李霞;严广乐;张晓莉;;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孟庆国,陈剑;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利益分配模型及激励机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艾兴政;唐小我;马永开;;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预测信息分享的绩效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田厚平;刘长贤;;非对称信息下分销渠道中的激励契约设计[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李善良;朱道立;;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委托代理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敏;王询;;组织内人工设计的激励契约不完备性与履约障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黄健柏;唐忠阳;钟美瑞;;行为激励契约理论的兴起[J];生产力研究;2008年08期
3 刘星;;投资市场的博弈分析与激励契约[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4 刘浩;孙铮;;西方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研究综述——兼论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5 沈红波;曹军;高新梓;;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6 赵宇恒;;管理者激励:从激励效应到激励契约影响因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徐宁;王帅;;股权激励契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J];公司治理评论;2009年04期
8 袁振兴;杨淑娥;刘丽敏;;负债与现金股利共存于激励契约的模型推演[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9 冯立超;武志辉;郭小强;郑石秋;刘秋梅;;销售绩效的博弈分析与激励契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卢馨;龚启明;郑阳飞;;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汤谷良;高晨;;预算激励契约的失灵与校正[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潘飞;童卫华;;我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现状与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淑敏;组织内人工设计的激励契约不完备性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钟美瑞;公平偏好视角下行为激励契约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吴国东;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激励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徐宁;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安排与制度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芬;代理人更迭下的激励契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刚;基于内部监督视角的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童珍;平衡计分卡下激励契约的最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王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激励契约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结构及激励效果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芸;双重信息不对称下产学研合作激励契约与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3年
7 严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周堂;服务外包中多任务激励契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王洪静;股东优势下食品上市公司管理者激励契约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曹辉;工程项目业主对承包商激励契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6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33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