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组织-过程框架的林业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供应链比较
本文关键词:基于目标-组织-过程框架的林业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供应链比较 出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林业供应链 制造业供应链 供应链协作 协作特性
【摘要】:林业供应链协作是突破单个林业企业管理局限、提高林业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关键。以制造业供应链为比较对象,基于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框架,从协作目标、协作组织和协作过程三方面分析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特性。结果表明:在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目标方面要关注克服资源瓶颈制约、优化多元价值取向、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等特性;在协作组织方面要把握组织结构多层次性、核心企业主宰性、营林主体高度分散性、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互利共生性等特性;在协作过程方面要充分考虑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交织性、区域跨度广泛性、响应需求时间滞后性和高风险性等特性。
[Abstract]:Forestry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single Fore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Limited, the ke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forestry supply chain. I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as the comparison object, analysis framework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ollaboration goal,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process of three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fore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cooperation forestry supply chai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vercome the bottleneck of resources, optimization of multi value orientation,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ecurity;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hand to grasp the multi-leve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re enterprises dominate, highly decentralized forest management subject, the natural system and the social system of mutualism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natur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production intertwined, regional span broa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 lag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risk.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0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博导类课题(20113204110005)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0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63060005)
【分类号】:F326.2
【正文快照】: 一、分析框架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林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交织的复杂系统,而其中林业供应链的有效协调是系统优化的关键。这不仅可以提升林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突破单个林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庆瑞,徐静,郑刚;基于时间的竞争战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智光;达庆利;;过程-路径-层次三维集成管理控制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谢海涛;张智光;;供应链协作研究综述及其理论模型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张智光;;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方法构想[J];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5 王浩艺;朱玉杰;刘黎;;基于约束理论的影响供应链快速响应瓶颈分析[J];森林工程;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颖;吕洁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张智光;达庆利;;过程-路径-层次三维集成管理控制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朱颖;吕洁华;;黑龙江省林产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核心竞争力提升[J];中国农机化;2011年03期
4 田炳军;;陕西省横山县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前瞻[J];北京农业;2012年18期
5 张兰花;杨建州;江家灿;;林业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郭承龙;张智光;;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7 侯一蕾;王昌海;吴静;温亚利;;南方集体林区林地规模化经营的理论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张颖;高杰;冯泰文;;供应商合作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9 谢海涛;张智光;;供应链协作研究综述及其理论模型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桂方兴;;基于劳动链理论的增强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智光;;林纸一体化的绿色共生型供应链模式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科灶;;支持林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智光;;基于共生空间的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理论[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杨辉鹏;温德华;;生态补偿视角的林业低碳产业供应链创新模式初探——对黄冈市林业产业调查的分析[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智光;;基于资源、生态和价值链的林业-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多层次嵌套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荣;新平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竹梅;东北国有林区振兴中大兴安岭精神的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源渊;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及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雪松;基于时间竞争战略的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施芬;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柔性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刘军;基于时间竞争的TPS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代珊;贝叶斯需求更新下易逝品多阶段订货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奕棠;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高嵩;双层多目标条件风险值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谭攀静;工程供应链材料供应商选择和多级库存联合优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强;;不对称信息下的地方干预与超限额采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李双作;于亚玲;;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年01期
3 唐滔智;财务战略及其战略控制系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7期
4 张先治;论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十要素[J];财会月刊;2005年23期
5 孙春雷,任启芳,陈国梁;林纸一体化企业总体构架和运作模式的基本思路[J];中华纸业;1999年06期
6 康向阳;;我国“林纸一体化”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J];中华纸业;2007年04期
7 杨加猛;张智光;徐必久;;江苏林浆纸一体化生态产业园构建设想与建议[J];中华纸业;2008年13期
8 孙广生;王雁;;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基于供应链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房用;王淑军;;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山东省森林生态系统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10 仲崇文;曹华;;人工用材林的产业链化经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展进涛;徐萌;谭涛;;供应链协作关系、外部激励与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山东省猪肉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喜林;;现代物流中的供应链协作管理模型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罗汉洋;林旭东;;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作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彭扬;;遗传算法求解供应链协作供应问题[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安恰;钟根元;;基于供应链协作的易腐物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安恰;骆建文;;基于供应链协作的易腐物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崔维军;;买方主导的B2B电子市场供应链协作模型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易观;三大因素影响本土制造商的供应链协作[N];现代物流报;2006年
2 CSCMP 供稿;供应链协作及流程管理[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汤铭;供应链协作困扰汽车厂商[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翁松刚 钱泳 沈鑫;项目加快推进支撑有效投入加速度[N];嘉兴日报;2013年
5 时报记者 胡光华 邓敏雯;两岸物流商机突显 闽企期待入台发展[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茗;动态供应链协作信任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易鸣;模块化环境下汽车供应链协作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解志恒;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作信任的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潘可文;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带有契约的供应链协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聂小方;供应链协作中的委托—代理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2 刘换花;基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协作问题研究[D];五邑大学;2009年
3 蔡英杰;几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协作订购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刘乐乐;汽车供应链协作信任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安军建;海洋船舶类复杂产品供应链协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汤鹏展;基于返还策略的供应链协作优化[D];扬州大学;2009年
7 姚建明;供应链协作商选择过程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23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423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