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下的三级低碳供应链减排博弈研究
本文关键词: 政府补贴 三级供应链 单位减排量 成本分担 博弈 最优决策 出处:《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分别构建了政府补贴下,供应链上企业单独减排、供应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供应商和零售商均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3种减排模型,求解得到不同减排模式下,包括成本分担率和单位减排量在内的供应链最优决策。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率的提升反而使成本分担率降低。通过博弈分析及算例验证得出:在供应链上三方企业联合减排下,即供应商和零售商都对制造商的碳减排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时,单位产品的减排量及各企业利润达到最大,仅供应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成本分担时次之,供应链上企业单独减排时最小,但仅供应商一方对制造商的碳减排成本进行分担时的成本分担率,比其与零售商同时分担时的要大。这些结论为政府确立合适的补贴方案及供应链上企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three models of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separately in the supply chain under government subsidies. Suppliers share the cos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or manufacturers, and both suppliers and retailers share the cos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or manufacturers.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supply chain including cost sharing rate and unit emission reduction i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emission reduction modes. On the contrary, the increase of government subsidy rate reduces the cost sharing rate. Through game analysis and example verific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joint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three parties in the supply chain. That is, when suppliers and retailers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for manufacturer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unit product emission reduction amount and the profits of each enterprise reach the maximum, only suppliers share the cos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o manufacturers. In the supply chain, the enterprise reduces emissions by itself, but only the supplier shares the cos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manufacturer. These conclusion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ubsidy schem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enterprise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supply chai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BGL219)
【分类号】:F224.32;F274
【正文快照】: 随着三大产业的迅速崛起,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度增加,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碳排放问题成为各国政府、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中国政府规定一些高碳排企业在制定运营决策时必须将碳排放量作为考虑重点。研究表明,近年来消费者低碳意识的普遍提高,他们会更倾向于购买那些从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军;;智能化的供应链连载之七 如何获取供应链需求[J];信息与电脑;2001年10期
2 张鹏;供应链竞争引发“互动生存”[J];软件世界;2002年02期
3 张晟义,强始学;中国乳业供应链竞争的兴起及动因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4 高丽华;;中国离“供应链竞争”有多远?[J];中外物流;2006年Z2期
5 杨俊锋;;“宝-沃”的供应链[J];企业标准化;2007年01期
6 杨速炎;;绿色供应链竞争新利器[J];上海经济;2010年04期
7 张超;高尚;滕春贤;;基于供应链间竞争的需求干扰下供应链绩效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周艳山;滕春贤;陈可义;;成本为凸函数下的供应链竞争需求扰动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年05期
9 李柏勋;周永务;王圣东;;供应链间Stackelberg博弈下纵向结构决策模型[J];科研管理;2012年12期
10 陈萍;;基于“竞合”博弈的供应链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超;滕春贤;;供应链竞争背景下的链际重组应对成本干扰[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喜林;赵曙蔚;;基于寡头市场的供应链链间产量博弈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春贤;周艳山;陈兆波;;具有随机需求的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的网络模型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冰;刘仲英;方耀楣;;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决策模型[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兰芳;李伊松;;探索中的新型供应链[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尚;滕春贤;孙嘉轶;;混合式结构多供应链竞争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3其他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问题[C];2014年
7 高峻峻;徐慧;吕芹;谭凌;;需求驱动型供应链中库存理论的研究趋势[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高丽华;中国离“供应链竞争”有多远?[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文欣;服装业供应链论坛在杭举行[N];现代物流报;2007年
3 吴冕;湖北省首次举办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大型讲座[N];现代物流报;2008年
4 李佳;供应链全球化对国内物流的影响[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艺夕;供应链竞争优势造就企业、物流、金融共赢[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陈t犲逦渲境,
本文编号:1449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44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