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品企业间协同运输的成本分配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 协同运输 线性规划 经济学模型 供应链管理 出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林产品企业之间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作体系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林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运输问题,开展成本分配模式研究。通过研究供应链中各种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每种分配模式的经济模型、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模型的应用,考查了多种利益分配模式,从成本分配的角度对多家林产品企业间的木材流动链进行整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成本分摊模式。通过此方法能使得多家林产品企业间相对成本减少的差异最小化,从而尽可能的在多家林产品企业间实现相对平等的利润。本研究及验证所得的成本分摊模型为林产品企业间协同运输的开展及协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operative system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mong forest products enterprises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cost distribution model. Through the study of various benefit distribution models in supply chain, the economic model of each distribution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ble scope,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model, This paper examines a variety of benefit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integrates the wood flow chain among many forest products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 distribution. A new cost sharing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can minimize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ve cost reduction among many forest products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achieve relatively equal profits among many forest products enterprises as far as possible. This research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st allocation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transport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ode between forest products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基金】: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1ZK2051)
【分类号】:F326.25;F27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少华,陶志祥;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2 陈伟,查迎春;关于成本分摊的合作博弈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4年02期
3 马士华;王鹏;;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威;我国银企信贷博弈分析与信用风险的防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李亚东;李从东;张炎亮;;动态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博弈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3期
3 郭金,曹福成,杨尚东;基于Shapley值的组合预测方法[J];华东电力;2005年02期
4 孙林松;张伟华;谢能刚;;基于博弈理论的拱坝体形多目标优化设计[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赵小芸;李传昭;;基于产品定价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及利润分配机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6 钱坤;段贵军;姜坤;;供应链中协同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12期
7 曹杰;刘宁;;动态联盟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余伟;;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企业经济;2006年08期
9 唐永泽;沈秀梅;严永建;;人才流失现象的博弈“纳什均衡”解释[J];商场现代化;2006年06期
10 魏奕雯;;博弈论在土地拍卖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林;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与一体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桂霞;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贺政纲;采购联盟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贺盛瑜;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李阳;轴辐式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胡欣悦;任务导向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王越子;企业权力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杜河建;动态联盟收益分配合作博弈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心芹;产业链若干问题研究—特性.类型.利益分配[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立军;发展中国家贸易收益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任娟;基于项目合作的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孙凯;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5 胡小文;基于虚拟企业的共同配送成本分摊模型与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6 曹若愚;现代国际法的法学理论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7 董雅文;基于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运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解百臣;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博弈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林挺;IT领域人力资源竞争与管理的博弈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李新光;我国非法煤矿的博弈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书昆,冯建友,张道武;基于合作博弈的知识联盟成员绩效评判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04期
2 陈亮;博弈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8期
3 郑文军,张旭梅,刘飞,陈星明,雷琦;敏捷虚拟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4 王健;余政峰;;物流中心选址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0期
5 曾钟钟,江志斌,许淑君;物流公司配送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3期
6 马士华;王鹏;;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4期
7 刘伟华;季建华;顾巧论;;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合作的质量监控与协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3期
8 韩勇,谭忠富;合作博弈方法在输电费用分配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杨德庄;线性规划的新算法[J];中国科学A辑;1998年01期
10 张培林,魏巧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启发式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伟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伟华;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义律;;应用线性规划选择东兰林种优化结构[J];广西林业科学;1987年03期
2 黄健儿;林杰;陈平留;李勇;;应用林龄空间理论和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J];华东森林经理;1987年01期
3 刘震亚;姜甘棣;龙翠珍;王应林;吕亚斌;;林场年度采伐最佳规划决策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0年04期
4 蔡子良;孙文胜;;利用线性规划调整大青山林区杉木人工林收获[J];林业实用技术;2008年08期
5 陈有顺;;迭部县森林资源永续利用调整方案的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1991年03期
6 李峰,李青,曲增禄,俞冬兴,王春;兴久生态村土地利用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3年03期
7 冯森;;次生林区森林调整方法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8 方林;江西省部份国营林场经营效果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罗明灿;曹宁湘;;国营方旺林场森林收获预定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苏经远;邢景阳;许凤林;张书林;;河滩地杨树造林的线性规划[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天纵;;密切值法在城郊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兴区为例[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桢;遗传算法在森林收获调整中的应用以及软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55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