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北京市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7 11:47

  本文选题: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切入点:建设 出处:《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高食用菌质量安全,以北京市房山食用菌供应链为例,阐述北京郊区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作为保障农产品品质安全的优势和特点,分析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食用菌品质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发展对策。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fungi, taking the supply chain of edible fungi in Fangshan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stablishing traceabili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as a guarantee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 of edible fungus quality and safe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ceability system to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fungus.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图书馆;
【基金】:北京市教委项目“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北京新农村蔬菜安全产业发展研究”(PXM2012-014207-000015)
【分类号】:F326.13;F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燕;丁保华;张俊;徐杰;陈鹏;周正;杨宝祝;;基于B/S架构的农产品溯源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王雷;付祥;;基于XML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异构数据交换标准[J];农业网络信息;2012年05期

3 王冬梅;我国首家牛肉跟踪追溯系统上岗[J];肉品卫生;2005年06期

4 张向前;徐幸莲;周光宏;;可追溯系统在肉牛产业链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2006年06期

5 王波;王顺喜;李军国;谢静;;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0期

6 周绪宝;欧阳喜辉;郝建强;徐鹏翔;;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6期

7 姜启军;余从田;熊振海;;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决策行为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04期

8 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志勇;王全春;吴兴勇;陶琳丽;杨毅;;畜产品生产追溯系统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2 赵岩;吴莉宇;王强;尚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8期

3 覃孙骞;罗思妮;覃招武;;城镇郊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初探[J];广西农学报;2011年02期

4 黄秀兰;廖旭辉;;茶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代文彬;慕静;;面向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透明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6 赵海燕;桂琳;刘芳;何忠伟;;北京会展农业的发展特点探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钟慧玲;戚业宏;张冠湘;蔡文学;;基于供应链的奶牛养殖环节信息追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8期

8 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刘娟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孙芳;李培龙;梁金平;吴民;陈遇英;郑炜;;简述肉牛生产全程追溯系统的结构及追溯信息指标[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叶勇;张友华;乐毅;罗红恩;;食品安全追溯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闫师杰;姚星;张哲;邢震;;我国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全国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溯源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剑虹;李静东;张丽;;铁路物资可追溯管理模式初步探讨——“铁路重要物资质量安全跟踪追溯系统”[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申江;刘斌;孙颖;;冷藏链现状及进展[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文力;雷洪川;黄翔;;制冷系统与食品加工市场分析[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南淑;赵锐锋;李喜春;王建平;;吉林省现代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西文;陈士林;王一涛;;中药质量系统评价研究进展Ⅰ:中药质量可追溯技术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中药与天然药物现代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真;蔬菜和茶叶产品管理与控制系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孙丰梅;应用稳定同位素进行牛肉溯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房瑞景;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传递行为及监管体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永锋;生鲜产品在途配送质量控制及可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宇;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自愿性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卓;农产品供应链追踪追溯中标识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南淑;吉林省现代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姝楠;冷却猪肉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徐术平;基于UML建模的生产过程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7 牛楠;畜类产品生产信息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年

8 孙明燕;鸡肉冷链可追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黄兮;基于电子交易的农产品溯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晓焱;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柑桔产地溯源及橙汁掺假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张丽珍;李俊;陈雷雷;;水产加工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徐杰;张俊;谭华;孙笑侃;周正;王开义;杨宝祝;;基于B/S架构的农资可信流通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3 牛有成;;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7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陈幼春;高档牛肉生产所需的制种体系[J];黄牛杂志;2003年05期

5 史喜菊;马贵平;刘全国;李冰玲;刘旭辉;李炎鑫;;欧盟的食品追溯体系[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12期

6 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刘娟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7 林红;周玉玲;;黑龙江省生态农业补贴问题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8 选赫;;全球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金卡工程;2006年11期

9 马庆容;;我国RFID发展与应用现状研究报告[J];金卡工程;2007年04期

10 蒙琳;;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势在必行[J];今日海南;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菊芳;猪肉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成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志祥;;试谈新疆和谐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阿克苏栏杆村和谐村镇建设为例[J];吉林农业;2011年02期

2 杨孝燕;宋志强;张玉焕;;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曹向东;;试论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J];吉林农业;2011年09期

4 李利;高战镖;;张家口市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2008年03期

5 郑维忠;;加强和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J];福建农机;2007年03期

6 陈永顺;;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J];农业经济;2007年09期

7 姜文娟;;谈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11期

8 潘杨;森工林区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的措施与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05年04期

9 汪其怀;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建设现状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1997年10期

10 丁立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树;李志扬;;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孔淑兰;星连平;;谈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与妥善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对策[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3 李显福;;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李发明;;论甘孜州中藏药业资源开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为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提供决策依据[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柳富荣;;浅议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A];2008(舟山)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暨渔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陈淑香;;强化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建设浅见[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柱明;姜兴常;孙相臣;张丽荣;;浅谈如何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平瑛;;金融危机对中国水产业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岳庆军;;任城区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现状与对策[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南为增加烟农收入找对策[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2 李志民;入世后我国农业的对策[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对策[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茂清;四大难点与四项对策[N];粮油市场报;2002年

5 黄章根;解决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的对策[N];中国畜牧报;2002年

6 记者 吴亮;虫害变数多 对策及早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任茂平 艾典林 潘晓杰;推行种子“三率”的对策[N];农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周新安博士;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对策[N];湖北科技报;2002年

9 王喜志;开展放心食品工程的对策[N];粮油市场报;2001年

10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陈永忠 王德斌;入世后油茶发展的机遇和对策[N];湖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东宏;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路径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周飞;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长惜;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陈其清;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徐士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陶红军;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李勤志;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胡大勇;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现代国有林区建设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邵立民;我国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战略选择及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雪;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苗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浩静;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侯善惠;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谭勇军;“后税费”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海峰;漯河市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陈玉浩;河南农村种植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盛旗锋;农业信息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9 赵玉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及解决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楠;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瓶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62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