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背景下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拓展研究
本文选题:农超对接 切入点:农产品生产基地 出处:《经济与管理》2013年04期
【摘要】:现阶段,仅具有生产功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不能很好地达到与超市顺畅对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和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如完善标准化生产功能,发展流通加工功能,发展物流配送以及品牌创建与经营功能。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duction b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only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mooth docking with supermarket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uper dock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should carry on the refor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function, developing the circulation processing function, developing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brand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function.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2457205D-2)
【分类号】:F326.6;F7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放之;古保淋;;大力推进农超对接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2 刘孟山;;推进都市现代蔬菜基地建设 转变蔬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6期
3 王丰;蒋永穆;;论农产品基地:内涵、功能与发展形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隋姝妍;大岛一二;;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2010年08期
5 蒋永穆;王丰;;论农产品基地发展形态的演进[J];农村经济;2010年11期
6 李莹;陶元磊;翟印礼;;“农超对接”生发机制理论探析[J];农村经济;2011年10期
7 陈娆;杨为民;;基于供应链的“农超对接”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2年01期
8 李莹;杨伟民;张侃;胡定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9 王超;王磊;李昌宇;;黑龙江垦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状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10 刘振滨;;河北生鲜蔬菜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莹;;“农超对接”深入开展所面临挑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吕德宏;杨希;闫文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效果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05期
3 周庆;;“农超对接”构建农产品流通新模式[J];当代经济;2012年10期
4 王静;;低碳经济的绿色物流模式下西部农产品发展措施[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徐明磊;江飞;李红艳;王婷婷;;我国鲜活农产品安全流通的新模式——农超对接[J];保鲜与加工;2012年06期
6 孙明;张群;;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1期
7 刘富祥;姚晶晶;东梅;;“农超对接”研究最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8 闫金玲;赵慧峰;薛永杰;;基于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农超对接制约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9 陆影;徐明;;提升“新网工程”发展路径的探析——以安徽省供销社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9期
10 刘恩龙;赵维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研究综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邵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郑鹏;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施晟;“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新盛;基于熵理论的农超对接模式下果蔬供应链脆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郭家德;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恩龙;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齐姝婧;内蒙古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赵彦飞;苍山县大蒜流通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潇芳;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芳;金锣集团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闫莎莎;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京华;基于GA-PP的农超对接供应链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满林;王超;;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动因与方向[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2 郑适;王志刚;;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因素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洪银兴;郑江淮;;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4 张立华;;“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8期
5 常伟;;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机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6 赵邦宏;宗义湘;刘志青;;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9年23期
7 任保平;钞小静;;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机衔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王双正;;扩大农村消费:现状、挑战及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颜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5期
10 朱吉闯;王双英;王明宪;;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应用[J];物流科技;2006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谢利;[N];金融时报;2011年
2 湖北省农业厅供稿;[N];农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毛磊 张烁;[N];人民日报;2010年
4 边利伟 张广利;[N];石家庄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讯;;我国将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16期
2 ;四川洪雅县、巴中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年03期
3 黄勇刚;关于引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年06期
4 苗青松;闫晓明;朱鸿杰;何金柱;;合肥城郊农产品安全生产对策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5 朱校奇;蔡立湘;彭新德;赵政文;;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建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崔洁;;加强农产品安全工作 确保百姓餐桌安全[J];农业质量标准;2006年02期
7 雷雨;;衡阳市珠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8 ;大连 强化监管措施 确保质量安全[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年40期
9 燕香梅;;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0 王登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先忠;陈跃雪;;拓展北京休闲农业功能 服务新农村建设[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2 孔祥斌;赵晶;;北京市落实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瑜;胡定寰;;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4 王琛;何忠伟;刘芳;;北京市果蔬业物流模式择定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5 俞菊生;;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李丽琴;;创新思路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亚鑫;杨伟民;;马铃薯农超对接与消费行为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8 刘兵;胡定寰;程勤阳;;产业链进化趋势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挑战与机遇[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9 王智桢;;重特色 强优势 打造海西现代农业新格局[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欧阳琳惠;;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陶媛慧;选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N];友报;2011年
2 记者 关键;明年深圳肉菜鱼六成自给[N];深圳商报;2008年
3 记者 刘浏;明年 新建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80个以上[N];成都日报;2008年
4 ;深圳将统一农产品生产基地标识[N];深圳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曦;喜德: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N];凉山日报(汉);2009年
6 朱明辉;贞丰做大“五个10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N];黔西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郑荣林;农超对接,都是赢家却难推广[N];江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陆崇林 通讯员 陆全君;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显成效[N];钦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文平 实习生 张盛;确保城乡市场供应[N];长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肖克 刘久锋;粤黔建立农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N];农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郑鹏;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群;超市发展对蔬菜和水果种植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赵雪芳;潍坊市农超对接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康彪;“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尤芳;中国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文美辉;连锁超市生鲜类农产品农超对接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6 秦纪媛;基于AHP模型的农超对接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马红梅;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徐青林;招远市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张晚冰;市场主体对河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殷丽玲;基于合作博弈的农超对接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4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67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