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供求下三级供应链联合契约协调研究
本文选题:供应链协调 切入点:联合契约 出处:《东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协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通常采用契约协调机制对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进行激励,促使他们做出最有利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决策。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通常将决策者假设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但人的行为因素可能会影响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制定。这些行为因素,例如公平偏好、风险偏好等,会导致人们做决策时不总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为此,引入行为因素的效用模型得出的最优决策更能符合实际情况。首先,本文在随机供求的背景下,以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三级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模型,证明出存在最优决策,并比较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分散决策没有使供应链达到协调。其次,分别建立了使用回购契约和联合契约的协调模型,得到了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的契约参数的最优设定,通过算例分析出仅使用回购契约存在局限性,而联合契约能够更好地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然后,引入公平偏好因素,构建了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均具有公平偏好时的效用模型,来考察供应链成员的公平偏好对三级供应链的联合契约协调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偏好会对联合契约最优参数设定产生影响,也会对最优决策产生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公平偏好程度越大,其对效用的影响程度也越大。
[Abstract]: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coordinatio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supply chain, the contra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usually used to stimulate the nod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y usually assumes the decision-maker as a completely rational "economic man", but the human behavior factors may affect the system of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the supply chain. These behavioral factors, For example, fairness preference, risk preference and so on will lead people to make decisions that do not alway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ofit maximiza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optimal decision based on the utility model with behavioral factors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ochastic supply and demand, the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odels of supplier,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are established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profit, which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optimal decision.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s of centralized decision and decentralized decision are compared. It is found that decentralized decision does not make the supply chain coordinate. Secondly, the coordination model using repurchase contract and joint contract is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setting of contract parameters for coordination of supply chain is obtained, and the limitation of using repurchase contract only is analyzed through an example, while the joint contract can make supply chain coordinate better. Then, the fair preference factor is introduced. The utility model of suppliers,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with fair preference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fairness preference of supply chain members on the coordination of joint contracts in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it is found that fair preference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setting of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joint contract as well as on the optimal decision.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fairness preference,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n utilit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供应链[J];广西会计;2003年12期
2 ;从供应链上要效益[J];科技智囊;2003年11期
3 戚桂杰,刘向东,王凯平;供应链层级匹配机理及模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4 毛文静;;试论中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魏华飞;张晓林;;跨供应链管理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6年05期
6 张岩;;没有企业 只有供应链[J];微型机与应用;2006年07期
7 蒋银玲;;企业供应链管理[J];河南科技;2006年11期
8 段伟常;;供应链文化研究[J];综合运输;2006年11期
9 ;中国离“供应链竞争”有多远?[J];中国招标;2006年55期
10 吴冰;刘仲英;;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造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伊俊敏;;供应链中的企业间的关系分析及应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铭;王露;梅洪常;;探析我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伟;;供应链质量管理探讨[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超;滕春贤;;供应链竞争背景下的链际重组应对成本干扰[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滕春贤;童清天;;混合式结构多条供应链的纵向结构选择[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心报;叶强;杨善林;;基于群决策的供应链敏捷度的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李海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铸件采购分析[A];2014(第24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唐喜林;赵曙蔚;;基于寡头市场的供应链链间产量博弈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滕春贤;周艳山;陈兆波;;具有随机需求的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的网络模型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冰;刘仲英;方耀楣;;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决策模型[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欧慧敏;全供应链管理:新的较量[N];医药经济报;2013年
2 缪舢;企业供应链管理风潮初起[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CPW记者 王云霞;供应链管理: 联想不怕戴尔?[N];电脑商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高丽华;中国离“供应链竞争”有多远?[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段沛佑;幸福供应链[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文欣;服装业供应链论坛在杭举行[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浙江工作站 钟燕;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服装业供应链论坛举行[N];中国服饰报;2007年
8 梁睿;打造供应链的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8年
9 吴冕;湖北省首次举办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大型讲座[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钱志新;供应链竞争异军突起[N];江苏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化肥供应链及其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供应链多渠道管理及定价策略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3 胡引霞;供应链竞争的协调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雷荆耀;供应链与产品创新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彭建仿;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周艳山;基于供应链竞争的扰动应对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丽珍;供应链建模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肖迪;基于结构分析的供应链之间竞争行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胡宪武;供应链链际竞合博弈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艳;动态供应链分析与H_∞控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卉;供应链构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2 曾宪琦;我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曾卓;A家电公司供应链采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肖凯;RFID跨企业集成中供应链的激励机制与收益协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齐小丽;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HT公司采购机制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严帅;两阶段供应链中质保服务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7 肖国柱;基于供应链的Z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8 刘潭;供应链多级库存RFID使能的Pull策略与实验平台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徐芳;交货期不确定环境下两级供应链竞争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登凯;基于供应链的碳排放博弈模型及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0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68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