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敏感指数的供应链延保服务模式分析
本文选题:供应链管理 + 需求敏感指数 ; 参考:《控制与决策》2013年07期
【摘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应用博弈论对产品延保服务的4种模式建模,并引入了服务需求敏感指数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论需求敏感指数的大小,制造商始终愿意选择由零售商销售和提供的R模式;而零售商则需权衡各模式中需求敏感指数的大小关系,从中选择合适的模式;当各模式需求敏感指数相等但不大时,供应链系统以P3-M模式能赢得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而当需求指数较大时,R模式是供应链系统的最优选择.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pplies game theory to the modeling of four models of product extension service, and introduces the service demand sensitivity index to analyze it.The analysis shows that,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demand-sensitive index, the manufacturer is always willing to choose the R model which is sold and provided by the retailer, while the retailer has to wei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mand-sensitive index and the appropriate model in each model.When the demand sensitivity index of each mode is equal but not big,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can win more market demand and profit by P3-M mode, while the R mod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when the demand index is large.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61006,70901036,70961001)
【分类号】:F27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鲁其辉;;基于成本共担策略的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1年11期
2 田厚平,郭亚军,杨耀东;分销系统中多委托人及委托人可能合作的委托代理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4期
3 Heiko Gebauer;王春芝;;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扩展及其认知因素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4 沈铁松;熊中楷;;考虑厂商承诺行为的产品延伸服务市场竞争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海真;计国君;;企业间单委托多代理问题及激励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廖成林;袁艺;;简单供应链的合作模式、效率差异与改进可能[J];工业工程;2008年04期
3 齐二石;石学刚;李晓梅;;现代制造服务业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4 林光平;杜义飞;刘兴贵;;制造企业潜在服务价值创造及其流程再造——东方汽轮机厂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5 周欣;霍佳震;;基于共同代理的多方协调下物流成本节约合同[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6期
6 周娅;陈珊珊;任佩瑜;;主从式二级供应链中的产品服务承担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7 王开弘;丁川;;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分销渠道合作分析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8 白少布;;基于EPR制度的产品服务系统收益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9 吴亦汉;周永务;;考虑双边败德的供应链最优契约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朱文武;宋慧;朱纪忠;尹正;;共同代理理论与第三方物流[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勇;李冬姝;田也壮;;基于市场观的制造企业战略服务导向国际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川;王开弘;;基于多时期的分销渠道合作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胡浩;长生命周期生产设备维修状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沈铁松;制造企业产品延伸服务的投资与定价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4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柏高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石学刚;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的我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魏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陈蕾;风险资本投资中国传媒产业决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梁静;基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共享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颖;关于开放式基金委托代理双方效用均衡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晓兰;虚拟组织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创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丁莉;分销渠道中的合作分析与冲突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汪丽华;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张海勇;金东纸业铜版纸营销渠道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陀斌;不对称信息下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曹家瑛;中国家电营销渠道变革的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8 吴亦汉;基于委托代理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叶茂;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婷;制造商和零售商基于品牌的冲突与合作[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勇;吴清烈;杨德礼;肖萍;;基于努力成本共担的数量柔性契约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马春光;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转型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3 邱若臻;黄小原;;供应链渠道协调的收入共享契约模型[J];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4 蔺雷;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5 罗定提,仲伟俊,张晓琪,沈厚才;分散式供应链中旁支付激励机制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6 沈铁松;熊中楷;吴丙山;;寡头制造厂商的产品延伸服务定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7 Heiko Gebauer;王春芝;;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扩展及其认知因素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伟;吴振宁;黎青松;;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供应链博弈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6年02期
2 蒋宁;王丰;唐国峰;;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J];物流科技;2006年07期
3 李燕君;;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企业行为的博弈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张克勇;;基于博弈理论的供应链效率优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李满;;基于博弈论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09期
6 张素博;宋光兴;;供应链中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的博弈分析[J];物流技术;2008年04期
7 左志锋;谢赤;;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价格协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周宁武;;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2期
9 董绍辉;张志清;西宝;;供应链协同需求预测机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0年05期
10 赵小芸;李传昭;;基于产品定价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及利润分配机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俊仙;白宝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议价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刘三(女牙);刘震宇;苏钟人;王红卫;;基于Agent一对一协商的稳定性研究[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晓月;李好好;;引入第三方协作企业供应链的博弈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新军;达庆利;;基于决策优先权的闭环供应链运作效益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满青珊;张金隆;毛弘毅;;基于博弈论的移动服务双渠道结构模型[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我会与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7 丁俊发;李威;;2005年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察报告[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8 冯力;韩荣;;铁路物资部门供应链管理模式定位[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增文;;运用现代物流技术 推行供应链管理 切实解决站段异地车间物资管理工作的“瓶颈”[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亚芳;供应链人才“牛市”[N];现代物流报;2005年
2 辉华;博弈之道在于理性地融入社会[N];中国保险报;2007年
3 李鹏;大田与联邦快递交易完成[N];国际商报;2007年
4 王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物流?[N];国际商报;2007年
5 索佩敏;UPS整合旗下快递和供应链业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及目标[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关系[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供应链管理四字箴言[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瑶摇;亚太企业广泛采用Oracle供应链管理软件[N];现代物流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伟;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田俊峰;不确定性条件下供应链管理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朱九龙;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南水北调水量控制与水资源分配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李美燕;基于商品性质的多级配送系统的库存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申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计划模型与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秀丽;生态产业链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施先亮;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沈吉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物流合理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谭德庆;多维博弈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进;供应链中长鞭效应的理论分析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朱天舟;供应链共享信息的价值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荣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商—零售商合作利润分配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唐斌;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博弈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沙沙;基于博弈论的省内民营种业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曹桂梅;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广告博弈模型[D];重庆大学;2009年
7 陶向伟;基于博弈论的第三方物流联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朱景丽;农业供应链集群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云峰;非对称信息环境下供应链集成平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吕晓敏;电子制造行业闭环供应链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定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9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74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