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跨国企业基于熵理论供应链信息传递结构有序度比较——全球化和集群式供应链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28 04:04

  本文选题:全球化供应链 + 集群供应链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通过引用信息熵理论,分析全球化和集群式两种不同结构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流传递,通过以时效和质量两个角度为基础的有序度评价模型,对两种供应链中虚拟的信息传递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从多个数量级对两者的信息流传递结构作出比较,得出两者的变化趋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flow transfer in the supply chain with two different structures: globalization and cluster.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order degree is based on the view of time and quality. The virtual information transfer structure in two supply chains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their information flow transfer structures are compared from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ir changing trends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
【分类号】:F224;F27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电生;夏国建;;基于结构熵理论的供应链系统有序度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吴群;谌飞龙;;集群供应链结构竞争力的体现与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6期

3 艾新波,张仲义;组织扁平化的熵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4 肖俊宜,叶龙,杨绪红;数字化管理下的企业信息传递模型与组织结构[J];科技与管理;2004年05期

5 陈建军;张敏;;集群供应链条件下的企业组织结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2期

6 王英;组织结构与信息传递效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7 黄溶冰;胡运权;;产业结构有序度的测算方法-基于熵的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静;供应链式企业集群的组织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昌;冯玉强;董多;;绿色建筑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杨开云;刘云;王亮;;基于熵权的模糊评价模型在建筑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3 梁晓明;企业在线管理的支撑体系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佩光;李心科;张晓林;;ERP系统中供应商管理的最佳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赵世同;;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华友;陈启明;王慧;;基于相对熵的不确定性群决策集成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韩小虎;马乾;;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土石坝风险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8 袁胜军,黄立平,詹锦川,朱轶峰;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蔬菜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9 余海;陶亚民;;浅析农业产业链管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10 胡莲;刘仲英;詹锦川;;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来;;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吴会江;;高校的人才供应链管理[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赵莹;刘金国;陈佳豫;孔德柱;周怀得;;星载测绘相机主控软件可靠性分配[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巧利;寇纲;赵洪举;;基于熵权TOPSIS与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工业三废排放及其处置效果评估[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士玉;马丽仪;何勤;;基于熵理论的社会数据分析方法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苏建茹;李晓林;;供应商选择方法及其比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建仿;;城乡统筹发展的微观解理:企业与农户和谐共生——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乔荣锋;高进云;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管控与土地督查:基于控制论的组织结构模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吴会江;;高校的人才供应链管理[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刘慧;;熵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石云龙;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刘国庆;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涛;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代城市商业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孔令启;基于内外圈协同优化策略的间歇化工过程不确定性调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贡文伟;逆向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王子良;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惠妍;基于供应链的顾客满意链架构及其改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汪安静;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入厂物流及其路径优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云霞;矿建物料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洋;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及战略发展方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任萌;鲍店煤矿辅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建立;吉林汽车制动器厂绿色采购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丹琼;服装面料供应商评价方法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善花;中国种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继子,刘春玲,胥朝阳,蔡根女,周德翼;市场需求模式下集群供应链的战略合作决策[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2 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3 石忆邵;市场群落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1期

4 张力菠,韩玉启,陈杰,余哲,马义中;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05年06期

5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6 李海舰,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7 梁小萌;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及区域协调——入世后我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改革与战略;2000年05期

8 王海军,马士华,赵勇;基于客户订单分离点的多级供应控制与延迟制造[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5期

9 柳键,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延迟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10 王如镜;;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IT制造业集群的升级研究——以苏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安成;基于组织适应力与战略选择协同演化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中颖;产业集群的组织运行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培亮;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可佩;运用信息熵综合评价物资企业效益[J];中国物资流通;1995年10期

2 李彦苍,周书敬;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组合的均值——信息熵模型[J];价值工程;2004年05期

3 耿红;唐旭;马玲;;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1期

4 左建兵;刘红;何建平;;基于信息熵的北京市工业取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上)[J];节能与环保;2006年04期

5 左建兵;刘红;何建平;;基于信息熵的北京市工业取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下)[J];节能与环保;2006年05期

6 马帅旗;吴建华;陈瑞雪;;基于信息熵的同步物流系统中的双重信誉度评价[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吕佳;乔克林;李丽;;信息熵与上市公司评价[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5期

8 高震;;基于信息熵的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评估[J];建筑经济;2008年S1期

9 任佳;;河南省消费结构的演变分析——基于信息熵分析法[J];华商;2008年18期

10 谷丽丽;曹翠芬;崔利华;;浅析供应商选择中熵权法的不足与改进[J];物流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少罗;张雪胭;;基于信息熵-TOPSIS的装备采购承包商选择[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志鼎;郭琦;陈钢;;工程风险分析的熵方法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张立宁;葛世刚;安晶;;基于信息熵与未确知测度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伟杰;路朝卿;范耀光;;基于信息熵的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应用[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市扩展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文枫;杨庆媛;鲁春阳;;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晓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资本需求模型[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晓娜;;装备项目立项的风险评估[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9 王栋;潘少明;吴吉春;朱庆平;;确定风险分析先验概率分布的最大熵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何自由;朱建军;曹溢;康静;;基于信息熵和G_1-法的南京市节能政策绩效综合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自治区征地事务中心 滕健;基于熵值法的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昱汐;保险精算的信息熵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卢新元;基于粗糙集的IT项目风险决策规则挖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田志勇;双重结构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满江虹;基于粗糙集的分类知识发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雍兰利;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阎颐;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供应链协同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志峰;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熵模型评价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孙寿亮;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红宇;基于对等网的再制造信息共享及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芳;基于免疫算法的web谈判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程晓宏;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陈丽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海霞;发达地区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展及其驱动力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蔡炜凌;企业供应链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刘丹梅;我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朱晓建;基于信息熵的博弈支付及纳什均衡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郑宏丹;现代信息产业与创新城市之间的互动机制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振光;基于信息熵的化工企业供应商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马帅旗;基于信誉度的同步物流平台设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3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813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