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

发布时间:2018-05-17 15:54

  本文选题:碳足迹 + 排放交易规制 ; 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衍生的恶劣天气增加,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碳排放规制逐渐限制企业的碳足迹,同时顾客日益认同并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加之能源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迫使企业构建低碳足迹供应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生发展。结合碳足迹特征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影响程度,供应链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制造碳足迹供应链、高分销碳足迹供应链以及高使用碳足迹供应链。低制造碳足迹供应链需要权衡碳减排投资与从交易市场购买排放许可权,当更高碳价格且顾客更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时,有利于供应链降低碳足迹;对于高分销碳足迹产品,供应链需要构建包括顾客购买往返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以及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构建低使用碳足迹供应链的重点在于提升使用能源效率以及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its derived bad weather, many countries have gradually restricted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enterprises by making carbon emission regulations, while customers increasingly identify with and tend to buy low carbon products, and the increase of energy price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force enterprises to build a low-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to realize the symbiotic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supply cha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high manufacturing 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the high distribution 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and the high use 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The low manufacturing 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needs to weigh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vestment and purchase emission permits from the trading market, when the carbon footprint is higher. When the price and custom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buy low carbon products,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supply chain to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 For high distribution carbon footprint products, the supply chain need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including customers to purchase and return costs and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transport. The key to building a low use carbon footprint supply chain is to improve the us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product us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战略顾客行为的进入时机决策研究”(712011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战略顾客行为的退货策略研究”(12YJC63026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三重底线原则的再制造合作联盟机制研究”(2012J01304)
【分类号】:F274;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宣晓伟;;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基本框架设计[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刘培林;;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J];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锋;;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的经济低碳转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2 钟晓青;杜伊;刘文;徐永成;汪宜娟;梁琦;;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基本框架设计的生态经济问题——与刘世锦等商榷[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闻;赵达;;国际生产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2 钱学锋;;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3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4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2期

5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靠什么实现了对美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基于产品广度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的分解[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7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10 易靖韬;;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经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坚;;企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及其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0期

3 陈志华;周红;成虎;;浅析公共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模式[J];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4 肖景义;张璞;陈建强;;青海湖旅游区生命周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7期

5 曾路;;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与相应的物流园区建设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12期

6 宋娟;;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制造[J];成才之路;2007年17期

7 孙平;李忠富;王要武;;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演化机理[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8 罗亚非;张勇;;奥运科技集群生命周期演化及其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3期

9 岳意定;程安亭;王雄;;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选择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10 刘兵;李Z,

本文编号:190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0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