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基于横、纵双向协同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21:09

  本文选题:供应链协同 + 横向协同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7期


【摘要】:当前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主要面向于横向协同或纵向协同,对于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研究也主要体现在纵向协同的层面上,而现实中,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企业在进行纵向协同的过程中也可能同时采取横向协同的形式。基于此,建立了由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两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两销售商不同供应链协同方式比较发现,仅横向协同的供应链系统优于横、纵均不协同的供应链系统,且横向协同供应链具有纵向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横、纵双向协同的供应链模型与仅横向协同的供应链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横、纵双向协同情形下,不仅市场需求量增大,销售商的创新投入也加大,并且销售商的单位销售成本也降低,更关键的是系统总利润获得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也进一步改善。最后通过算例对结论进行了论证。
[Abstract]: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mainly oriented to horizontal synergy or vertical synergy. The supply chain research for logistics providers is also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vertical synergy level. In reality,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can also take the form of horizontal synergy in the proces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A supply chain system consisting of supplier,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and two seller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pply chains of two vendo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with only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is superior to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vertical supply chain, and the horizontal synergistic supply chain has the longitudinal spillover effec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ain model and the supply chain model with the lateral synergy found that, in the case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ordination, not only the market demand is increased, but the seller's innovation investment is also increased, and the seller's unit sales cost is also reduced, and the key is that the total system profit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consumer satisfaction is further improved. Finally, the consumer satisfaction is further improve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onclus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主导模式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稳定性研究”(7130217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的微观机制:从实践到实现”(13AZD06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闭环供应链产品信息共享路径的回流物料价值测度体系及其应用研究”(10YJA630235) 2014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现代审计科学)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士华;王青青;关旭;;带有两维延迟交货惩罚因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6期

2 何勇;赵林度;何炬;吴清烈;;供应链协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2007年05期

3 李果;高韬;马士华;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时间下基于BOM下线结算的供应链协同供货[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年02期

4 吴迪;孙利辉;戴更新;郭丽丽;;供应链产品创新过程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4期

5 龙勇;潘红春;;供应链协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知识共享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3期

6 孟卫军;张子健;;供应链企业间产品创新合作下的政府补贴策略[J];系统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马慧民;叶春明;张爽;许圣良;徐梦君;;考虑价格折扣的三级供应链协同计划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张巍;张旭梅;肖剑;;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及收益分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4期

9 蔡猷花;陈国宏;向小东;;集群供应链链间技术创新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10 黄敏镁;;基于演化博弈的供应链协同产品开发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艳;丁德锐;;供应商和销售商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易永锡;;信息外溢视角下集群供应链企业创新动态博弈[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3 刘金芳;徐枞巍;高波;;供应链整合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8期

4 罗剑锋;;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企业间合作违约惩罚机制[J];系统工程;2012年01期

5 张子健;刘伟;;供应链中合作产品开发的任务分配决策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李卫红;陈圻;王强;;基于NASH谈判模型的上下游企业R&D合作与协调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彭鸿广;骆建文;;激励供应商R&D努力的最优补贴策略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5期

8 欧阳红军;;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J];国防科技;2012年04期

9 张智勇;李华娟;石园;;分散式与集中式供应链演变路径研究[J];工业工程;2012年06期

10 李永福;冯俊文;;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基于客户需求意向提前采购问题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玉敏;姚程;;企业招聘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欣;邵云飞;;集群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博弈分析及收益分配调整[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解学梅;;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协同程度与协同效应结构关系研究[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5 高洁;;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植物品种权价值链合作伙伴行为协调机制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殷俊杰;邵云飞;唐小我;;产业集群的企业内部资源和进入时机:束缚和动力[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7 范建昌;倪得兵;唐小我;;基于变异系数的供应链风险传导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肖湘平;黎继子;阮阿平;周兴建;李柏勋;;不同合作模式下供应链研发补贴动态博弈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洪文;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付启敏;化工产品链延伸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彭红军;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下煤炭企业供应链均衡供应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孙志慧;中国钢铁市场价格博弈及其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韩敬稳;有限理性视角下强势零售商使用买方势力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韩兵;适应性企业战略生态位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豪;考虑运营商介入的三级手机供应链的补贴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雷婷;XX电信公司信息运营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乃秋;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廖议均;供应链协同在S跨国集团的内部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汉;三级供应链合作利润分配机制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6 丁岚;RFID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企业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郭俊雄;基于Shapley值理论的合同能源管理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富燕;基于需求数量突变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9 王雅凤;GM公司面向供应链一体化的VMI运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娱;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2 叶耀华,姚裕华;一个信息不完全情况下提前期可控的整合库存模型及其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黎继子;李柏勋;刘春玲;;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库存管理[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4 霍沛军,宣国良;纵向一体化对下游企业R&D投资的效应[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5 郑德渊,李湛;具有双向溢出效应的上游企业R&D政策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6 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集群式供应链的链间动态博弈合作决策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7 马文建;刘伟;李传昭;;协同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介入时间对无效迭代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刘伟;张子健;张婉君;;纵向合作中的共同R&D投资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杨德礼;郭琼;何勇;徐经意;;供应链契约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旭梅;陈伟;张映秀;;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歌;供应链管理中协作生产和下线结算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李薇;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黎明,郑江波;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供应链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8期

2 万筱宁,孙新宇,孙林岩;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合作[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3 雷培莉 ,孙力;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J];企业研究;2003年07期

4 李永华,周艳山;多层供应链模型的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李修飞,李瑛,周根贵;对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型的研究与探讨[J];企业经济;2004年01期

6 马丽娟;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7 左秀峰,韩伯棠,吴仁群,何世伟;供应链系统动态运转的模拟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张成考,聂茂林,王春雨;生态供应链管理: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9 彭建刚;供应链建模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10期

10 张效成;最小成本供应链的最优设计[J];物流技术;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慧;任珊珊;梁凯;;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2 谢金星;董杰方;;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的模拟研究方法[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代颖;马祖军;;信息技术与供应链动态特性[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田征;;供应链中因故延迟时间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左秀峰;韩伯棠;吴仁群;何世伟;;供应链系统动态运转的模拟模型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玉林;;供应链中的角色竞争[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覃毅延;;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某些进展[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舒良友;邵俊岗;晏启鹏;;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两步优化模型[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姚明志;贺仲雄;;病体供应链诊断与治疗的智能数学模型[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王一凡;;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k Chillingworth 编译 刘光强;技术和信息重建供应链[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本期执笔 刘月菊;供应链——行业崛起的新宠[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常河山;供应链 现代物流的新翘楚[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沈建苗 编译;供应链自当按需供应[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王之泰;区域经济:供应链视角[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SAP中国行业专家 濮立新;从金融海啸看钢企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孙俊波;信息技术提升化工企业竞争力[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翟学魂;供应链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郝峥嵘;用SCOR模型为供应链做体检[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许继楠;CA云计算策略:重组IT供应链[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红雨;供应链管理决策的系统模拟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杜曼玲;供应链过程管理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晋;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4 程国平;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秦娟娟;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企业决策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郑洪源;供应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周威;分布与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计划优化[D];清华大学;2005年

8 周建频;基于AGENT的供应链动态适应与自动协商[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宁;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黄宝凤;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合约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龙;一汽—大众一百万辆轿车供应链管理[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自强;娄底市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雄;多品种小批量,面向订单装配型机械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谭显东;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5 王贵斌;反应性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建芬;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晓春;分散的供应链计划的协调机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李娟;供应链下游企业合作关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林佳;供应链复合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何欣;供应链管理在辽化公司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4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4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