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新媒体情境下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追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14:29

  本文选题:新媒体 + 信息共享 ; 参考:《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新媒介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这可能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契机,因为信息既是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食品安全监督中的主要依据。基于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共享这一视角,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追究机制,将有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食品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应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做好食品生产全程监控;研发部门大力应开发信息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化;新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确保社会大众通过信息共享监督食品企业的行为;食品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应建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事前控制的预警机制。
[Abstract]:The new media has changed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may be an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because inform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main basi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food supply cha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echanism for investigating the subject of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will be established. To help solve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Food enterprises and regulatory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f food safety and monitor the whol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The R & D departments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romotion departments should speed up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to ensure the public to supervise food through information sharing. Food enterprise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pr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1A021)
【分类号】:F426.82;F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湘湘;陈章旺;;可追溯技术对食品品牌信任度的影响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2年04期

2 王风雷;胡志霞;;质量责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8期

3 慕静;;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风险的传导机制及规避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年05期

4 黄峥;;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活力;2009年10期

5 李文露;;基于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08期

6 吴林海;刘晓琳;卜凡;;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思考: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蒋坤富;张述林;唐为亮;;走马古镇虚拟故事会新媒体市场营销初步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温畅;陈国平;袁小雨;;关于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翟培;韩晋辉;;区域性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4 肖少香;;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5 郭俊;;论河南省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体系的构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王可山;苏昕;;制度环境、生产经营者利益选择与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7期

7 孙浩;蔡慧农;王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J];食品工业;2013年08期

8 谢铁芳;;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4期

9 张满林;;零售环节蔬菜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成阳;企业网络新媒体营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志豪;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慧云;以超市为核心构建生鲜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4 杜婷婷;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锦川;朱轶峰;闵新力;杨晓玉;;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容志;胡象明;;治理资源的重构:安全生产事故的制度反思[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付相波;;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危机”——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秦利;王青松;;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有效边界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6 张朝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构——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常崇佐;;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0年12期

8 孔繁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查代春;;广告效果下降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彭建仿;;供应链环境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优化研究——共生模式及演进机理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庆龄;;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秦利;基于制度安排的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士强,陈万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1期

2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系统[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年02期

3 王雪飞 ,吴志军;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装备问世[J];家庭中医药;2005年01期

4 冯俊玲 ,李丽;食品安全再次拉响警报[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5期

5 ;关注[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23期

6 黄齐颐;;增强法制观念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5年06期

7 新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出台[J];农产品加工;2006年03期

8 黄锡生;林北水;;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体系的完善[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6期

9 杨振;陈佑宁;王欢;;浅谈食品添加剂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6年08期

1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培训[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吴永宁;;从科学发展观看小康社会建设中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3 余从田;;推进认证 持续改进 保障食品安全——光明食品集团实施具有食品防护功能HACCP的实践[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金泽;;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A];青岛·2004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年会、第二届罐头加工与包装技术、设备、产品展览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应就种类不同而区别对待[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4: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C];2010年

6 马加林;姚国秀;杨成刚;;绿色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及其发展[A];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晓琳;;我省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赵黎力;;监督食品安全与营养 全面保证食品质量[A];第三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9 郑明光;;论动物性食品安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成立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刘辰麒;丁卓平;王锡昌;;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者 本报记者 张嶷 翻译 张欣然 莫英杰;全球关注 食品产业链安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鹤;安全与质量,食品行业的永恒主题[N];宁波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方杰 王明浩;石家庄倾力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城市[N];人民日报;2008年

4 杨维才;楚雄市政协听证式民主监督食品安全[N];云南政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部分代表、委员呼吁:为百姓打造食品“安全门”[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设立全国“食品安全日”保障社会和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7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邓文龙;蜡笔小新:人民食品安全至高无上[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王月青;追求完美品质 严把食品安全关[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袁志勇;怎样保证食品“源头”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想;食品安全的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李志军;食品中生物胺及其产生菌株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焦志伦;我国城市食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十周;山羊肉奶制品和鸡肉的质量与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秀勇;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兴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加彬;面向区域化管理的中国食品出口全程监管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延胜;食品中外源添加物的筛查分析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风险社会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张莉;兰州市486名孕妇食品安全认知状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赵娜;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刘杰;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国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预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蔡汉力;食品安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郭媛源;食品安全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段丽英;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黄锋权;集成化食品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5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55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