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基于supply-hub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成本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1 01:24

  本文选题:供应链物流成本优化 + 集配中心 ; 参考:《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双边际效应是阻碍由多主体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成本优化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循环取货方式下,由多个供应商、一个supply-hub、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成本定量模型。分别在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各成员独立决策条件下对模型进行求解,定量揭示了基于supply-hub的三级供应链中双边际效应产生的原理。通过将利益分配因素引入成本模型,定量分析了帕累托优化产生的条件和优化结果的分配方案。研究表明:制造商生产批量与supply-hub对制造商的配送批量之比是基于supply-hub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supply-hub运营商在单独决策时对制造商库存维持成本的忽视是基于supply-hub的三级供应链双边际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再分配是消除双边际效应的基本方法。
[Abstract]:The double marginal effect is one of the basic factors hinder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cost of the multi-agent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In this paper, a three-stage supply chain operating cost quantita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composed of multiple suppliers, one supplier, one supplier and one manufacturer. The model is sol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entralized decision of supply chain and independent decision of each member, and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marginal effect in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based on supply-hub is revealed quantitatively. By introducing the benefit distribution factor into the cost model, the conditions of Pareto optimiz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scheme of the optimization result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atio of manufacturer batch to supply-hub to manufacturer's distribution volume is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operation cost of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based on supply-hub. The supplier-hub operator neglects the manufacturer's inventory maintenance cost when making separate decision. The root cause of the double-marginal effect of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based on supply-hub; The re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mong supply chain members is the basic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double marginal effect.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5.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龚凤美;马士华;陈建华;;基于供应驱动的Supply Hub协同运作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2 陈建华;马士华;;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整合方式[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3 马士华;龚凤美;;基于Supply Hub的供应商配送批量协同决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2期

4 陈飞平;;MILK-RUN和SUPPLY-HUB集成策略仿真研究[J];技术经济;2009年11期

5 陈建华;马士华;;供应驱动原理与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整合运作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2期

6 何芬;翁玉婷;张玲玲;骆剑剑;蒋长兵;;库存成本的分解及结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11期

7 龚凤美;马士华;;基于3PL-HUB的供应链物流协同组织运作管理技术[J];物流技术;2008年02期

8 王_g,马士华;供应链环境下集配商供应模式的探讨[J];管理评论;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道致;吕昕;;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发展综述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龚凤美;马士华;陈建华;;基于供应驱动的Supply Hub协同运作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3 陈建华;马士华;;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整合方式[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4 龚凤美;马士华;;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8期

5 马士华;黄q;何媛媛;;基于Supply-Hub运作模式的供应商协同补货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马士华;关旭;;第三方资金流提供商的采购协同问题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3期

7 于建红;马士华;;分散式VMI与Supply Hub协同供应链对比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1期

8 马士华;王青青;关旭;;带有两维延迟交货惩罚因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6期

9 宋若辰;赵一飞;;班轮公司集装箱空箱在途库存控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邹文清;邹勇燕;;浅析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以航空工业企业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小群;马士华;;物流研究新视角——基于能力的观点[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小群;马士华;;物流研究新视角——基于能力的观点[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立;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资源整合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黄q;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协同运作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于建红;不确定条件下基于Supply-Hub的协同补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_g;供应链环境下集配商运作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刘小群;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能力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梅晚霞;基于Supply Hub的供应链库存协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桑金琰;环境友好型制造企业的协同运作与优化提升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李果;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瑞江;烟草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朱镇;基于敏捷导向的电子供应链IT价值创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嘉宁;基于空间聚集效应的A公司进口产品库存系统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丽霞;基于3PL-HUB直送工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明;中国移动吉林公司物流管理策略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健;应急物资配送点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龙飞;食品冷链集配中心补货模式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明星;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彭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第三方直通集配中心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辉;基于Supply hub的供应链运作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侯跃华;分布式制造网络的业务流程协同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青青;乘用车制造企业物流与制造同步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马士华;;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整合方式[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2 张凤荣,金俊武;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3 龚凤美;马士华;;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8期

4 李刚,汪寿阳,于刚,阎洪;牛鞭效应与生产平滑模型有效性问题[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詹国华;;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刘乃荣;;浅谈库存管理和控制库存成本的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4期

7 马士华;刘小群;;基于客户订单的汽车物流整合方法[J];汽车工程;2007年02期

8 徐秋华;IT技术在上海通用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2年12期

9 韩立清;外包、供应链集成与第四方物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张艳;;供应链环境中企业库存成本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维;宗莉;;基于委托代理的供应链利益激励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2 张菊亮;王耀球;;供应商管理库存环境下的合作合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罗磊;刘畅;陈建华;;基于供应链成本优化的集配中心补货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1期

4 陈建华;帅颖;林东波;易美玉;;三级供应链循环取货成本优化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年05期

5 陈飞平;;MILK-RUN和SUPPLY-HUB集成策略仿真研究[J];技术经济;2009年11期

6 于建红;马士华;洪生;张得志;;基于供应驱动的Supply Hub协同生产与配送优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11期

7 张旭梅;金亮;宋寒;但斌;;制造商监督下的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服务契约[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12期

8 于辉;陈飞平;;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9 刘秋生;宋根平;;基于补偿机制的supply-hub模式供应链物流成本优化[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10 李果;马士华;龚凤美;王兆华;;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协同运作研究综述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建红;不确定条件下基于Supply-Hub的协同补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维维;集配中心模式下三级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沈厚;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集配商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青青;乘用车制造企业物流与制造同步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7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57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