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众多小型供应商的品牌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食品安全 + 食品供应链 ; 参考:《系统科学与数学》2013年08期
【摘要】:"三聚氰胺"以及双汇"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由中小企业或三无产品造成的,品牌企业也开始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产品质量影响需求的假设下,研究以品牌食品制造企业为核心节点,具有众多小型供应商的品牌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品牌食品制造企业作为品牌拥有者和受益者,获得品牌效益,且随时间和贴现率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其不会选择制造和出售低质量产品;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取决于全体供应商,而核心企业与众多小型供应商之间没有长期契约,供应商无法直接从产品质量提升中获益,且产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一家供应商,因此每个独立决策的小型供应商会落入"囚徒困境",从而提供低质量产品给核心节点;制造企业进入上游,实行一体化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并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但是这在目前并不现实,采取品牌收益共享策略可以使得供应商提供更高质量产品,并提升供应链及各节点的利润.
[Abstract]:"melamine" and Shuanghui "lean meatine" incident exposed that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have been caused not only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r no products, but also by brand enterprise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roduct quality affects demand,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of brand food supply chai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suppliers and brand food manufacturers as the core node is studi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rand food manufacturers, as the owner and beneficiaries of brand, gain brand benefits, an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discount rate, they will not choose to manufacture and sell low-quality products;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depends on the whole supplier, while the core enterprise has no long-term contract with many small suppliers, the supplier cannot directly benefit from the produc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depends on not only one supplier, but also one supplier. As a result, each small supplier that makes independent decisions falls into the "prisoner dilemma", providing low-quality products to the core node; and whe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go upstream, integ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ensure food safety. But this is not realistic at present. The strategy of brand income sharing can make suppliers provide higher quality products and increase the profit of supply chain and each node.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62023) 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2010DR030500)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618)
【分类号】:F426.82;F20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凯;甘筱青;;行政垄断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以猪肉定点屠宰制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王洁;;供应链结构特征、机制设计与产品质量激励[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3 但斌;任连春;张旭梅;;质量影响需求下的二级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4期
4 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5 尤建新;朱立龙;;道德风险条件下的供应链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6 曹柬;杨春节;;考虑质量失误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7 王洁;陈功玉;钟祖昌;;基于跨期约束的供应链动态质量激励机制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8 朱立龙;尤建新;;非对称信息供应链质量信号传递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胡伟;;食品安全及其治理文献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郭振;陈建华;彭慧婷;王慧娟;;基于跨期选择、价格歧视的供给者与消费者博弈[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3 于修和;冯玉强;高栾;;我国食品质量全流程监管体系前瞻性探析[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4 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三重底线的绿色供应链:欧盟与美国的环境规制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5 王晓辉;苏昕;;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年06期
6 费威;;基于食品供应链的最优质量的价格影响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罗必良;刘茜;;农地流转纠纷:基于合约视角的分析——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8 王辉霞;;食品产业链安全控制法律机制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陈瑞义;石恋;刘建;;食品供应链安全质量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基于结构、信息与关系质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李建琴;;转型时期我国蚕种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对策[J];蚕业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尚蒲;罗必良;郑茱馨;;预期收益、资产专用性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艳;张耀荔;刘艳荣;芮嘉明;;浅谈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洁;陈功玉;钟祖昌;;基于跨期约束的供应链动态质量激励机制设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瑜;胡定寰;;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宪锋;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长贤;制造商视角的供应链激励合约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家鹏;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磐石;免疫视角下供应链质量管理及与质量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汪普庆;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治理机制及其仿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崔爱平;基于供应链契约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优化与协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9 辛宝贵;一类层递附生型供应链产量博弈模型及其复杂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恩辉;博弈论视角下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丛建辉;品牌、价格与绿色认证:食用油消费影响因素的联合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聂俊红;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曹克河;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钟楷;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许松海;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郑庆煜;考虑质量风险的经济订购批量问题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唐美;考虑质量风险的供应链质量保证契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翟羽佳;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质量决策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王欢;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其治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天明;;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2 余浩然,周德翼;食品安全中政府·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3 汪普庆,周德翼;基于信用博弈模型的我国食品行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胡凯;甘筱青;;行政垄断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以猪肉定点屠宰制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张雨,吴俊丽,李秀峰;保障食品安全的供应组织模式[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刘丹,侯茜;中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7 朱艳;唐志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探析[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8 靳明;赵昶;;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9 刘东英;生鲜食品市场上安全性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10 邹传彪,王秀清;小规模分散经营情况下的农产品质量信号问题[J];科技和产业;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立龙;尤建新;;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世民;大城市高档猪肉有效供给的产业组织模式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陈超;猪肉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谢菊芳;猪肉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晓红;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万江;安全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为军;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天和;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耿金花;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质量系统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冯忠泽;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白军飞;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朱丽娟;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徐黎虹;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杨永亮;农产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蒋晓玲;中国饲料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督管理策略[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6 顾小根;柴油机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英;;基于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8年35期
2 杨素敏;ISO/DIS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要求[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1期
3 浦玲玲;;建立食品安全通道—封闭式供应链[J];管理观察;2009年12期
4 吴红姣;倪卫红;;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设计[J];工业工程;2008年03期
5 刘骞;;食品供应链安全(四) 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J];肉类研究;2010年04期
6 许福才;蒙少东;;食品供应链安全规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年03期
7 杜润鸿;HACCP体系——食品安全的保障[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年09期
8 蒋士强,陈万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1期
9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系统[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年02期
10 王雪飞 ,吴志军;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装备问世[J];家庭中医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吴永宁;;从科学发展观看小康社会建设中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3 余从田;;推进认证 持续改进 保障食品安全——光明食品集团实施具有食品防护功能HACCP的实践[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金泽;;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A];青岛·2004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年会、第二届罐头加工与包装技术、设备、产品展览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应就种类不同而区别对待[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4: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C];2010年
6 马加林;姚国秀;杨成刚;;绿色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及其发展[A];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晓琳;;我省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赵黎力;;监督食品安全与营养 全面保证食品质量[A];第三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9 郑明光;;论动物性食品安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成立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刘辰麒;丁卓平;王锡昌;;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鹤;安全与质量,食品行业的永恒主题[N];宁波日报;2008年
2 记者 王方杰 王明浩;石家庄倾力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城市[N];人民日报;2008年
3 杨维才;楚雄市政协听证式民主监督食品安全[N];云南政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明慧;部分代表、委员呼吁:为百姓打造食品“安全门”[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设立全国“食品安全日”保障社会和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6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邓文龙;蜡笔小新:人民食品安全至高无上[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王月青;追求完美品质 严把食品安全关[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袁志勇;怎样保证食品“源头”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10 郭勇;中国科协年会关注食品安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想;食品安全的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李志军;食品中生物胺及其产生菌株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焦志伦;我国城市食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十周;山羊肉奶制品和鸡肉的质量与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秀勇;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兴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加彬;面向区域化管理的中国食品出口全程监管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国庆;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风险社会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张莉;兰州市486名孕妇食品安全认知状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赵娜;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刘杰;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国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预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天鹏;品牌机制促进食品安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8 蔡汉力;食品安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郭媛源;食品安全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段丽英;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9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06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