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影响因素:基于供应链角度

发布时间:2019-02-22 21:40
【摘要】:基于对国内主要制造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数据调查,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我国供应链上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企业本身的绿色技术行为对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解释系数较大,为0.90;绿色技术本身的成本、难度对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合作解释系数为0.87;外部技术环境压力的解释系数为0.85;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依赖关系的解释系数为0.82;政府对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相关政策对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合作的解释系数为0.71。表明企业本身的绿色技术行为、绿色技术的特征、企业外部环境压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依赖关系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合作具有较大影响,这与现有多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文章结论部分分别从策略行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等不同角度对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实证结果表明,与其它影响因素相比,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对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影响较小,这充分说明政府政策对于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合作尚未发挥实质作用。建议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补贴、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及企业间绿色技术开发,真正发挥政府在企业绿色技术开发和合作行为的引导作用。
[Abstract]:Based on a survey of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of major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root the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our supply chai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reen technology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has a large explan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mong the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which is 0.90; The explanation coefficient of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is 0.87 for the cost of green technology, 0.85 for the external technical environment pressure, and 0.85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external technology. The explanatory coefficient of dependence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is 0.82.The relevant policy of government on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is 0.71. It shows that the green technology behavi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technolog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dependence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Thi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ost existing stud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strategic behavior theor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lated policie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This fully shows that government policy has not played a substantial role in promoting gre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and capital investment,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echnology among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subsidies and tax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among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碳约束下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减排机制、模式与竞争策略研究”(编号:71173017)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编号:NECT-10-0048)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建模与路径选择研究”(编号:9112013)
【分类号】: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成;李洪伟;李晓青;;绿色产品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2 马士华;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年01期

3 袁立科;张宗益;;研发合作形成的信任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0期

4 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5 杨发明,许庆瑞,吕燕;绿色技术创新功能源研究[J];科研管理;1997年03期

6 李玲;陶锋;;基于双研发模式的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8期

7 陈丹;;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寿涌毅;吴璐缤;;企业研发与生产合作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汉江;陈声益;李敏;;双头垄断市场中新技术研发投资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2期

10 王建华;闻燕;王海峰;;对企业研发合作动因的再认识[J];预测;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娟;;绿色建筑面临的技术与经济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王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刘永宏;时代呼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4 任爱君;吴迪;;浅析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核心企业中的实践应用——以奶制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伊利集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5 彭琴,龚新奇;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J];北方环境;2003年04期

6 王勇,孙良云;供应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7 杨玉武,王露璐,刘先涛,曹玉梅;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8 余福茂;王富忠;沈祖志;;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的智能推理系统[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9 李军;绿色包装设计及技术研究[J];包装工程;2001年05期

10 安秀;工业产品的“绿色”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玲;;企业知识转移动力系统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蒋青青;李东旭;;新型绿色复合胶凝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探讨[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3 张榆;;供应链管理中财务监控的理论分析[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守兰;武少华;;论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与循环经济[A];第五届中国商品学会论文集[C];2002年

5 鞠晴江;曹瑛;;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果: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龙洙;彭卓;;稳固供应链协调问题的探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怀中;张丽;;照明设计师对高效照明产品在工程应用中的引导作用[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8 花雪兰;徐学军;罗力;;供应链网络的结构-功能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军;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春丽;网络化协作条件下R&D动态联盟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柳卿;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振锋;服务供应链合作关系与利益分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张华芹;基于和谐理论的供应链链内企业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红梅;R&D联盟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昊;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维燕;基于失败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马飞飞;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策略及动态竞合博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陆贝;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李庆;A公司供应商管理改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杨晶;废玻璃微粉在再生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崔萍;中国造纸业环境监管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正猛;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研发竞争动态博弈[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2 赵细康;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光宇;肖伟;;双寡头垄断市场中新技术研发投资的动态博弈[J];系统工程;2006年07期

4 刘振彪,陈晓红;企业家创新投资决策的进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杨发明,许庆瑞;绿色技术扩散初探[J];环境导报;1996年02期

6 杨发明,吕燕,蔡宁,许庆瑞;中小企业EST创新及案例研究[J];决策借鉴;1996年02期

7 袁凌,申颖涛,姜太平;论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9期

8 向刚;段云龙;;基于制度结构的绿色持续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2期

9 高展军;李垣;;企业吸收能力研究阐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10 郭晓川;企业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及其模式比较[J];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树辉;;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区位嵌入的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6期

2 金廷芳;;关于供应链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06期

3 云虹;提高供应链关系承诺水平的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06期

4 吴翊民;;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与创新探讨[J];物流技术;2009年01期

5 侯世旺,马锡琪;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价值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3期

6 陈钦兰;;供应链中企业合作协同的战略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赵益维;;RFID技术对供应链成本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0期

8 刘晓菊;;基于遗传算法求解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J];物流技术;2008年07期

9 刘伯超;;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年11期

10 张荣刚;刘遵乐;;溯供应链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可行选择——结合巴斯夫案例的考察[J];社会科学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忠贺;;论ERP项目的成功实施与企业管理变革[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智;霍宝锋;李垣;赵先德;;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匹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浦徐进;梁梁;唐林彬;;考虑产品结构的两级供应链协调合作策略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曹洋;向勇;;供应链物流信息共用平台建设问题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杨敏;刘志学;;定制ECR—有效客户反应的进展[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温德成;吴耀华;;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蔡淑琴;梁静;鲍晓莉;付红桥;石双元;;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共享信息模型[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翁莉;;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模式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焰;;供应链中的延期策略研究[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孙飞;熊孟英;;基于模糊优选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茅意 ;供应链:降低成本六步走[N];浙江日报;2003年

2 ;Haworth公司改造供应链[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科尔尼咨询服务公司;你需要几条供应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记者 张文绩;供应链融资疏通瓶颈[N];上海金融报;2008年

5 邓磊;自测供应链[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6 廖博 朱剑;Lawson软件与它的价值[N];中国服饰报;2010年

7 ;在供应链层面上如何与其他厂商链接?[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8 张翼;如何靠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N];机电商报;2004年

9 林辰;供应链也节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陈军 郑晓鸿;揭开供应链的真面目[N];中国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士;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查敦林;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4 陈阳;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精柔协同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艾上钢;供应链嵌入性结构及合作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程巧莲;从供应链到价值网的企业制造能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夏德;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机理与运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蒋阳升;供应链关系协调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艾兴政;竞争供应链渠道机制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李延晖;基于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先鑫;面向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剑波;基于IDC的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纪作哲;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4 张晓凤;构建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吴雪;多供应商条件下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采购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王兵;基于供应链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管理[D];重庆大学;2002年

7 田庆军;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8 冯伟;金盛怡公司供应链状态下生产管理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尤昊;试论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谢佳;巴陵石化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28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428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