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17:19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有效传递是保障食品安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关键。基于信息传递理论,在提出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出追溯情境这一新因素,构建了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DSS软件进行了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的过程,食品可追溯信息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传递情境因素的影响,传递意愿、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改善能增强上下游企业间可追溯信息的有效传递,且寻求三者的最佳组合可以有效促进上下游企业间可追溯信息的传递。 

【文章来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34(03)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的动力机制研究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模型

回路图,因果,信息传递,回路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信息传递系统的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节点A创造的信息量由节点A(发送方)的信息总量、节点A创造信息的效率和节点A创造信息的意愿共同决定,节点B创造的信息量由节点B(接收方)的信息总量、节点B创造信息的效率和节点B创造信息的意愿共同决定。引入创造信息的效率是因为可追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遗失以及信息失实的现象,引入创造信息的意愿是考虑到企业只有在利益的驱动下才会创造可追溯信息;传递双方的信息总量决定企业双方的平均信息水平、信息总量差和传递信息阈值;传递的信息量由传递双方的信息势差、传递信息阈值、追溯情境、节点A创造信息的意愿、节点B的过滤吸收能力、节点B信息需求动力等诸多变量共同决定;信息追溯的情境取决于传递意愿、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对信息传递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如图2所示,食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息传递主要包含如下几条反馈回路。节点A(发送方)的信息总量→(+)节点A创造信息的效率→(+)节点A创造的信息量→(+)节点A(发送方)的信息总量。

信息传递,节点,信息,信息量


节点A(发送方)的信息总量=INTEG(节点A创造的信息量-节点A遗失的信息量),考虑到发送方、接收方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可追溯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了便于研究,节点A的信息总量的初值设为100。节点A创造的信息量=节点A(发送方)的信息总量×节点A创造信息的效率×节点A创造信息的意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D-SEM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信息搜寻行为[J]. 马颖,吴陈,胡晶晶,罗健初,刘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04)
[2]基于标签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J]. 武慧娟,秦雯,孙鸿飞,崔金栋.  现代情报. 2016(03)
[3]基于SD的食品供应链信息共享演化博弈分析[J]. 慕静,马丽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5(03)
[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嵌入型食品供应链风险传导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蔬菜供应链为例[J]. 刘爱秋,杨春河,白兰.  物流技术. 2014(17)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知识扩散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 王道平,周叶,孙庆彬.  管理学报. 2012(11)
[6]食品安全信息问题研究述评[J]. 王可山.  经济学动态. 2012(08)
[7]生猪供应链模式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对策分析[J]. 甘筱青,高阔.  系统科学学报. 2012(03)
[8]企业内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王欣,孙冰.  情报科学. 2012(02)
[9]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思考: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 吴林海,刘晓琳,卜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农户对溯源信息传递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海水养殖业为例[J]. 房瑞景,陈雨生,周静.  农业技术经济. 2011(09)



本文编号:332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32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