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物资供应链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0:47
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物资供应链衔接研究,其实就是"农校对接"。这是我国的新型扶贫方式,目标是培养和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20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低价菜(2元以下)所占比例不得低于20%,高校食堂应该坚持公益性和便民性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传统的采购方式(农户——产地批发市场——中间运输——销售地批发市场——终端零售)已经不能满足高校,而农户——农业合作社——高校食堂这种精简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种新的物资流通方式,这种流通方式将降低高校的采购成本,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帮助贫困农户增收,同时让学生吃上新鲜、安全、实惠的饭菜。基于此,本文对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物资供应链衔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随后介绍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对接的特征以及对应带来的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山东高校"农校对接"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物资供应链的良好衔接。
【文章来源】:质量与市场.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农产品供应链示意图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以批发市场(比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以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比如中粮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新希望六和等)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2所示)、以连锁超市(比如联华超市、家乐福、华润万家、苏果超市、物美、华联超市等)为核心的模式、以高校食堂(浙江省高校后勤联盟、黑龙江省高校后勤联盟、山东省高校后勤联盟等)为核心的模式、以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配送中心完成农产品的集货,然后利用其发达的配送体系完成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配送业务)[2]。“农校对接”的物资供应链能够大大缩减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降低高校食堂成本,从侧面满足食堂的种类多样化需求,对进一步提升食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通过“农校对接”还能够更好地追溯食品生产加工,确保食品安全。对于农民来说,“农校对接”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订单式生产,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方式起到转变作用。2 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对接的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探索及启示——以甘肃景泰发展戈壁农业为例[J]. 卢临枫,陈文俊. 农业展望. 2019(11)
[2]深度贫困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以秦巴山区商洛市为例[J]. 郭萌,王怡. 江西农业学报. 2019(11)
[3]基于80后消费群体需求的精准扶贫地区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 彭敏. 山西农经. 2018(23)
[4]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践探索与发展建议[J]. 张志新,杨玉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探索农校对接精准扶贫新模式[J]. 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8(01)
[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视角[J]. 李武,邱国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基于GSCM理论构建高校食堂“农校对接”模式[J]. 李金峰. 经贸实践. 2015(09)
[8]“农校对接”的实践与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J]. 张黎黎. 高校后勤研究. 2014(05)
[9]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食堂肉制品冷链配送管理流程优化[J]. 罗琼,李淳,郭翰发,邓满英. 科技信息. 2014(04)
[10]贫困地区构建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定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J]. 刘兵,叶云,杨伟民,胡定寰. 农业技术经济. 2013(06)
本文编号:3495690
【文章来源】:质量与市场.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农产品供应链示意图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以批发市场(比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以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比如中粮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新希望六和等)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2所示)、以连锁超市(比如联华超市、家乐福、华润万家、苏果超市、物美、华联超市等)为核心的模式、以高校食堂(浙江省高校后勤联盟、黑龙江省高校后勤联盟、山东省高校后勤联盟等)为核心的模式、以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配送中心完成农产品的集货,然后利用其发达的配送体系完成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配送业务)[2]。“农校对接”的物资供应链能够大大缩减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降低高校食堂成本,从侧面满足食堂的种类多样化需求,对进一步提升食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通过“农校对接”还能够更好地追溯食品生产加工,确保食品安全。对于农民来说,“农校对接”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订单式生产,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方式起到转变作用。2 贫困地区农产品与高校对接的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探索及启示——以甘肃景泰发展戈壁农业为例[J]. 卢临枫,陈文俊. 农业展望. 2019(11)
[2]深度贫困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以秦巴山区商洛市为例[J]. 郭萌,王怡. 江西农业学报. 2019(11)
[3]基于80后消费群体需求的精准扶贫地区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 彭敏. 山西农经. 2018(23)
[4]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践探索与发展建议[J]. 张志新,杨玉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探索农校对接精准扶贫新模式[J]. 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8(01)
[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视角[J]. 李武,邱国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基于GSCM理论构建高校食堂“农校对接”模式[J]. 李金峰. 经贸实践. 2015(09)
[8]“农校对接”的实践与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J]. 张黎黎. 高校后勤研究. 2014(05)
[9]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食堂肉制品冷链配送管理流程优化[J]. 罗琼,李淳,郭翰发,邓满英. 科技信息. 2014(04)
[10]贫困地区构建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定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J]. 刘兵,叶云,杨伟民,胡定寰. 农业技术经济. 2013(06)
本文编号:3495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49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