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16-05-27 10:05

  本文关键词: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经济·管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1 00年第 2 4卷第 1 2期
Junl f hnq gU i rt f eho g( oi Si c)V l 4N .221 ora o C ogi n e i Tcnl y Sc l c ne o 2 o1 00 n v syo o a e .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

式构建
, 李 丽12

(. 1 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4 ;. 0042 重庆理工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重庆 405 ) 000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邮政物流发展面临服务网络不完善、 农资经营资质不明确、 基础设施仍然比 较薄弱、 业务种类和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网络配送能力和农资储备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农村邮政物流管理中, 建立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 理平台。为了建好这一平台, 应加强邮政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整合与协调, 在供应链环节间 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加强农村邮政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农村物流; 邮政物流 中图分类号: 22 F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邮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邮政物流专业化 经营的加快推进, 农村邮政物流已成为农村物流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 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使农村邮政 物流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推 动邮政企业服务“ 三农” 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和邮 , 20 年国家邮政局与商务部联合下发了 政物流,07 《 关于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通知》 20 , 08 年与农业部联合下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通邮 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20 年六 ,09 部委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 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 。这为 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邮政 物流应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邮政的网络资源和品 牌优势, 将现代物流思想运用于农村物流的实际 工作中, 推动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 文章编号:64 82 ( 00 1 - 04 0 17 - 45 21 ) 2 05 - 5 万处, 其中 4 2万处在农村, . 占全国总数近 7 %; 0 邮政行业从业人员 7 . 8 8万人, 其中农村营业投递 4万人; 全国 3 1个省级邮政快递物流公 人员近 1 4万多处, 覆盖了 司, 邮政服务“ 三农” 网点达到 2 6 / 围绕打造 全国 8 %的县市和超过 13的行政村, 农村“ 电子商务平台” 开发建设了“ , 中国邮政农资 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信息系统” 。系统已在江西、 山 东、 河南等 1 个省上线运行, 3 覆盖 20多个地市、 0 近 150 0 个县邮政局、 300 1 0 多个乡镇支局, 上线 项目 70 0 多个。逐步形成了“ 连锁经营 +配送到 户+ 科技支撑” 的农村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模式, 形 成了“ 省市县乡村” 五级分销配送网络服务体系, 形成了一条连接工业企业、 商贸企业、 零售店、 农 户地的市场链条, 开辟了一条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
1 ] 进城的新流通渠道 [ -2 。

虽然邮政物流在农村物流中初见成效, 但是 当前我国 农 村 邮 政 物 流 发 展 面 临 服 务 网 络 不 完 善、 农资经 营 资 质 不 明 确、 础 设 施 仍 然 比 较 薄 基

一、 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现状
从 19 年中国邮政开始在农村开展连锁配 99 . 送业务开始, 十年时间全国共有邮政服务网点 5 9

弱、 业务种类和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网络配送能力 和农资储备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农村邮政物流 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从整体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 几个特点:

  收稿日期:00- 7- 6 21 0 0 作者简介: 李丽( 98 , 四川人, 17 —) 女, 硕士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与管理。

李 丽: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 1 农资产品“ 经营资质” 受制约。受有关政 策限制, 化肥属专营农资, 农药、 种子属许可经营 产品, 邮政网点经营受到制约。“ 资质” 瓶颈使邮 政物流长期处于尴尬境地, 制约了网络布局和业 务发展, 给服务“ 三农” 带来障碍。 2 流通方向单向。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 生 () 配送企业 + 农户” 流通运转模式, 着力于 产企业 + 把生产企业生产的农资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通过 配送环节 直 接 运 到 农 村, 一 种 单 向 性 的 流 通。 是 虽然这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正常进行方面 发挥了作用, 但是要想真正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促 进农民增收, 更关键的是发挥邮政物流的优势同 时搞好农产品物流, 开展农村双向物流。 3 资金的缺乏。为增强农村物流网络的配 () 送能力, 多年来邮政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 但作为政策性亏损企业, 邮政支付贷款利息的空 间小, 且耕种季节供应肥料需要大量资金, 如农村 邮政物流示范省山东省一年需周转资金 4~ 5亿 元, 仅靠邮政自身无法解决, 由于缺乏资金而出现 断货
[] 2

5 5

6 农村邮政物流设施落后。受相对落后的 () 经济发展状况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在道路交通、 物 流设备、 网络通讯、 仓储能力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 很大差距, 大部分的货运是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 的, 邮政物流的技术水平也很低, 产品运送多是使 用敞蓬卡车、 小型货车和摩托车完成, 农产品对运 输、 储存、 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极高, 而邮政物 流恰缺少运输蔬菜、 奶制品、 水果等的冷冻设备和 技术, 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据统计, “ 我国蔬菜水 果及其他农产品在采摘、 运输、 储运等物流环节中 5 3 %, 5 损失率达 2 % ~ 0 每年有总价值为 70亿元 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变质的损耗。 [ ] ”2

二、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由物流管理发展而来的, 但又 超出了传统物流管理的范畴。供应链管理是指从 最终消费者回溯到起始点供应商之间的各种商业 过程的整合, 通过此过程提供产品、 服务及信息并 增加顾客及供应链各环节的附加价值。供应链管 理是通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合作与企业业 务流程的 整 合、 调, 缔 造 企 业 合 作 的 竞 争 优 协 以 势, 成为一种协同合作的一体化物流的管理, 其目 标是使整个系统及资源的应用最具效率, 系统的
3 成本最小 [ ]。



() 4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有待完善。“ 中国邮政 农资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信息系统” 还处在试运行 过程, 未建设完善, 因而未在全国推广, 无法满足 农村现代物流及配送的需要。按行政区划设立的 农村邮政分支机构只设立到乡镇, 无法及时满足 广大农民的需要, 设到行政村的“ 三农” 服务站覆 盖率不到 5 %。同时, 0 与城镇超市普遍采用电脑 记录存货、 销售相比, 目前不少邮政“ 三农” 服务站 采取人工操作, 信息化程度偏低, 为农民提供现代 信息服务能力欠缺, 亟待加强信息化改造。 5 物流涉及地域广泛和服务站分散。农村 () 邮政物流的广泛性和分散性是由农村消费主体及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行政村落和自然村 星罗棋布, 量 多 且 分 布 广, 之 农 产 品 的 季 节 数 加 性、 地域差异性、 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及受自然因素 影响较大等问题的存在, 一是造成农村物流需求 和供给的不稳定性和不均衡性; 二是邮政物流的 运输车辆无法保障。由此可见, 要满足农民规模 小、 范围大和多样化但总量庞大的物流需求, 就必 然会使农村邮政物流体系在整体上呈现出极大的 分散性, 具有单个服务规模小、 总体数量大、 经营 灵活的特点。

“ 整合” “ 与 协调” 是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核 心问题。供应链管理以物流运作一体化为基础来 创建“ 虚拟组织” 它超越了渠道界限, , 将所有节点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联结在一起, 建立合作的工 作团队, 快速交换重要商业信息, 同时公平分享所 得成果, 使所有的供应渠道都来探求竞争优势的 未知领域, 让链上的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来提升自
3 身的核心竞争力 [ ]。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 农村物流具有 分散化的特征, 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使得农业生 产没有形成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但恰恰由 于农产品生产的大量性、 分散性、 小规模性以及农 产品和农资产品供应链的长度, 使得其对现代供 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目前邮政物流拥 有遍布全国广大农村的实物传递网络、 初建的信 息配送网络和金融网络, 并有百年品质的基础, 因 此充分利用邮政物流庞大的农村网络体系, 在农

5 6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h p /cl j r r.o t : /q . us vcm t go e

村邮政物流管理中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 整合农 业产业链上有竞争优势与核心技术的企业, 优化 配置资源, 建立以邮政农村物流为中心的供应链 管理体系, 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省市场开拓成本, 解 决邮政农村物流的瓶颈, 而且能很大地缩短农村 物流建设的进程, 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 从根本上 解决农村物流发展难的问题。 邮政农村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邮政物流配 送为中心, 将农产品生产企业( 农户或“ 三农” 服务 站) 加工企业、 、 销售企业、 农资产品及农户日常生 活用品生产供应商、 邮政物流及具有特殊运输能 力的第三方物流、 金融服务商及政府管理部门联 结起来, 在供应链管理平台下, 充分实现信息技术 对管理的组织作用, 发挥邮政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中的上下游企业的核心优势, 实现农村物流中信 息流、 流、 金 流 真 正 的 三 网 合 一, 采 购、 物 资 将 供 应、 销售、 储运、 配送、 流通加工等多项物流功能进 行有机结合, 在管理平台上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 的供应链交互活动, 并形成相对稳定、 利益共享的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对农村物流进行全流程的 所示。 监控和管理。其系统模式如图 1

以及订单、 运输和仓储管理等, 分别将信息传递给 相应在上下游节点企业, 为各节点企业提供系统 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 上下游节点企业 完成加工、 再生产、 包装等, 再在供应链管理平台 上向节点企业提出订单申请, 订单确认后返回处 理中心, 理 中 心 再 次 处 理 下 达 实 物 流 通 命 令。 处 同时将信息平台对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资和消费 品生产企业和其他地区邮政公司的邮政处理中心 开放, 保证信息的流畅、 物流的及时和资源的优化 配置。 2 实物流的传递。处理中心通过供应链管理 . 平台下订单, 上下游节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 资等消费品生产企业在接到订单确认生效后, 处 农 进 理中心 根 据 企 业 / 户 和 订 单 要 求, 行 信 息 集 中、 运输路径选择及协调管理后, 对物流环节进行 优化处理, 利用邮政实物流网络体系优势直接向 上下一级邮政物流网点下达实物流通运输命令, 将货物运送到上下游节点进行生产、 销售。 对有特殊储存要求的物品而无法由邮政物流 进行流通运输的物品, 直接由处理中心联系供应 链上拥有特殊储存能力的车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运输储存。对邮政物流的车辆有限且自身业务对 车辆时间安排的限制性, 及农产品从农村到乡镇 的运送, 或农用生产资料及农村日用品从乡镇到 农村的运送, 可以由邮政物流与乡镇小型货运公 司甚至农村私人车主合作, 这样便无需购买大量 货车, 从而减少资金占用, 并且避免了因农产品的
5 同时也帮扶了一 季节性造成的车辆闲置浪费 [ ],

批地方的小型运输公司, 通过共同运输获得最大 的效益。 3 资金流的传递。在此供应链管理模式中, . 图1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   1 信息流的传递。此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关键 . 部分就是信息流双向传递。首先通过“ 三农” 服务 站将农户或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需求 / 供给信息以 服务站为单位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 然后乡镇邮 政物流网点把每一个服务站的信息汇总分类, 以 乡镇为单位将得到的信息直接传送到县市或地区 邮政处理中心; 县市或地区邮政处理中心对整个 供给物流信 地区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完成需求 / 息的发布、 交互及物流交易的匹配、 筛选和撮合,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将上下游环节中各节 点资金的传递集中利用邮政金融服务系统进行, 或者直接 利 用 网 上 银 行 等 网 上 支 付 工 具 进 行 支 付, 减少了现金的流通和交易。 运用供应链管理平台运行农村邮政物流, 充 分发挥了邮政物流“ 三网合一” 的优势, 引入供应 链思想, 突破了邮政物流农资经营无资质、 资金不 足、 业务种类和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网络配送能力 和农资储备能力不足等瓶颈, 优化农村产业链上 各级资源, 推动了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 丽: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

5 7

政物流内部生产活动之间的有效互联。通过内部

三、 邮政农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措施
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 理对农村物流整体效益的推动作用。农村邮政物 流供应链管理的引入, 必须循序渐进地完成, 邮政 物流的内部整合是供应链上外部整合的前提与基 础。供应链管 理 需 要 邮 政 企 业 自 身 提 高 管 理 水 平, 从战略高度重构企业业务流程。 1 加强中邮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整合与协 . 调。中邮物流应在内部建立一致的物流目标并为 之努力, 即降低物流总成本, 而不是各地方各部门 各自为战。各部门必须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协作 共同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而非部门内部成本, 信 息沟通是部门间协作的技术基础, 为此企业不仅 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而且要从总体规划, 注意各部 门和 职 能 信 息 系 统 必 须 能 有 效 地 交 换 信 息 和 数据。 2 供应链环节间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 . 长期的协作关系与一致的战略目标, 这是供应链 外部整合的前提。在邮政物流的内部整合达到一 定程度后, 邮政物流与上下游环节之间逐步建立 长期的伙伴关系, 构建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实 现农村物流供应链的外部整合。长期协作关系的 建立需要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 利益是调动 供应链各环节的积极性, 实现利益平衡、 促进农村 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 这就要求 企业与供应链伙伴要本着“ 风险共担, 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 从而实现其他层次的协作。 3 加强农村邮政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基础设施 . 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 加快信息基 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物流供应 链管理的首要前提。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是实现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础。与供应链整合的阶 段相对应, 信息化过程也必须应该由里及外, 由企 业的核心业务活动信息化向整体业务活动信息化 发展: 一是邮政物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邮 政物流应着力构筑信息化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 平台, 搭建起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 二是邮

同构的软硬件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协 同操作; 三是邮政物流通过业务拓展、 调整产品结 构, 在最终用户需求的牵引下, 上下游环节纵向联 合形成一种合作组织形式, 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 企业与组织连成链条或网络, 把链条上各节点的 资源有效整合并互动管理, 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 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 能; 四是在我国农村地区, 大力开展以信息化、 网 络化、 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 设施建设。 4 政府搭建平台, . 企业实施运行。邮政物流 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多,, 一些政策阻力大, 应采取 由政府搭建平台, 企业实施运作的方针。为打破 原有的行政分割、 地域分割, 在农村邮政物流供应 链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由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及 管理政策, 并进行相关平台设施、 通讯网络基础设 施、 运输仓 储 基 础 设 施 等 方 面 的 建 设, 建 好 平 搭 农户 台。然后由企业来实施具体运作。各企业 / 可根据自 身 的 成 本 -收 益 关 系, 主 选 择 参 与。 自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 / 农户参与, 邮政物流供应链 管理体系就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王新利. 发展邮政物流 促进农村物流发展[ ] 中国 J. 20 ( ) 2 2 . 流通经济.09 9 :0- 3 [] 2  杨荫. 中国农村邮政物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探讨[] 中国市场,08 1 ) 4 4 . J. 20 ( 9 :6- 7 [] 3  张思华. 创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之研 究[ B O ] [ 03- 3- 5 . E / L . 20 0 2 ] 湖北农业信息网. [] 4  程国强.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现状、 问题与政策 J. 20 ( ) 5 6 . 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 07 4 :9- 2 [] 5  陈铭. 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管理及虚拟物流中心建构 [] 商业研究,09 8 :5 13 J. 20 ( ) 11- 5 . [] 6  马金明. 基于新农村发展建设的邮政物流发展模式 探讨[] 物流科技,09 8 :4- 5 J. 20 ( ) 6 6 .

( 责任编辑 邝坦励)

5 8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h p /cl j r r.o t : /q . us vcm t go e

C nt c o f u pyC a o s ut no S p l h i r i nMa ae n Mo e o n gmet dl f R rl otl ev eL g t s ua P s Sri oii a c sc
, L L12 Ii

( .C lg f cnmc adB s es d i sao,C ogi n e i,C ogi 404 ,C i ; 1 oeeo E oo i n ui s A mn t tn hnq gU i rt hnq g 004 h a l s n ir i n v sy n n 2 col f a e ac adS tts hnq gU i rt f eho g,C ogi 405 ,C i ) .Sho o M t m ts n tii ,C ogi n e i Tcnl y hnq g 000 h a h i asc n v syo o n n

A s at t r et hr a po i n pol snrr ps le i l ii dvl m n sc bt c:A pe n,t e r r n t r e i ua ot sr c o sc ee p etuh r s e e m e bm l a v e g ts o a ipr c sr c e o s nendoe tnqafaos eki r t c r,nt nuh s m e et e i f v ent r ,udf e pr i uli tn,w a n a r t e o eog wk i ao ic i f su u bs es cp n e i pout nu iet aai f nto ir u o n ee e f g ? ui s soeadsr c r c ,i fc n cpcy o e r si tnadr r o ar n v e d s s fi t r w kd tb i sv i c v e bm a td yca n cl r m as f r utn t osl hs r l s ts eesr oi r uespl hi u ua en o po co,e .T o et epo e ,iincs yt n o c up t l d i m ngm n t ua ps le i oii m ngm n t et lhrr ps le i l ii sp aae etorr ot sr c g ts aae eto s b s ua ot sr c o sc u? l a v el sc ai l a v e g ts s e r h e t ao p hi aae et lf m o s b s h p tr ,iiav al t seg e h i er i l a yc nm ngm n p tr .T et lht s lf m ts di b o t nt nt n g tn ao a i i ao adco i tno t a os ea m n i i ot sr c oii n rre,bi ogt m n or n i fh r u dpr et n d s l e i g t t pi s u dl ? r d ao ev i t s s ep a v el sce e s l n e r h r i fm i i coe ter aosi m n i so spl hi ,adseg e osutno i o aztn opr i e tnh av li pa ogl k f up n yca s n t nt ncnt co fn r tao n adi r t c r o rr ps le i oii . n n a r t ef ua ot sr c g ts f su u r l a v el sc K yWod:up hi aae et ua l ii ;ps le i oii e rsspl a yc nm ngm n;rr o sc ot sr c g ts l g ts a v el sc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 上接第 5 页) 3

C mpnai o est nMeh ns frC mmu i neet i ctui o ca i o o m nt t s nE oo r m yI r s s
—— AC s t yo ahna aoa N t eR sr — aeS d nD saboN tnl a r ee e u i u v M a? n OY nf e
( col f ui s A mn t tnadTui Sho o B s es d i sao n ormM ngm n umn 609 ,C i ) n ir i s aae et n i 501 h a ,K g n

A s at h a s fh s d a t po o t ss i b dvl m n o eoo y oiy n bt c:T e i o t s t y r o r t h utn l ee p et f cnm ,sc t ad r m i u e m e e aae o e eo g a ss mo D sabontnl a r ee e n opoi e r c o o e s ir e cl i lyt f ahna aoa nt er r ,adt r d f e ef t r i l r oc e i u sv v er e n r h m a ? ec ao t t te s i ea sr s nt s ae,t onti s n m o ac f o m n yi e s cm estna n? e e.I h ppr h no tn adipr neo cm ui n r t o pnao r a v i o fc tso t te i i u l e,bcg udadd fu i f o m n yi e s cm estna D sabontnl a r y d akr n n ii le cm ui n r t o pnao t ahna aoa nt e z r e ea i usd n h o m n yi e s cm estnm cai s s b se hn e r r s s ,adt m ui n r t o pnao ehn miet lhdt . s v ed c e ec t te s i s ai e K yWod:ct rm o pnao ehn m f cm ui n r t ahna aoa n? e rseo ui ;cm estnm cai o o m n yi e s ;D sabontnl a o s i s r t te s i t er e e u er r sv



  本文关键词: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50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