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图书馆 智慧馆员 层次模型 智慧服务 建设对策
【摘要】: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互联互通。2009年IBM为中国量身打造智慧方案,包括医疗、电力、交通、供应链、银行、城市六个方面。截至目前,上述方案已陆续在我国各领域得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其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也成为我国制定战略发展的重点。以智慧城市发展为契机,我国图书馆界开始研究和探索智慧图书馆,借此来推动图书馆服务形态的转变和升级。智慧图书馆以提供泛在智慧服务为主,是继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的形态。它依托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图书流、人员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流动,保证书书、人人、书人的互通互联,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泛在智慧服务。作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图书馆,有着充分的资源优势,在应用智慧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的泛在智慧服务。目前我国尚未建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文章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题,从六部分进行论述,具体为:第一章引言部分,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二章概述部分,结合文献调查法,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层次模型;第三章就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层次模型,自下而上地具体分析每个层次建设所需关键技术;第四章建设原则和内容部分,结合智慧图书馆的层次模型和技术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设原则,以及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具体内容;第五章问题和对策部分,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展望和结论部分,总结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智慧馆员 层次模型 智慧服务 建设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5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7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及建设现状11-17
- 1.2.1 国外研究及建设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及建设现状13-17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7
- 1.3.1 研究方法17
- 1.3.2 创新之处17
- 2 智慧图书馆概述17-21
- 2.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17-18
- 2.2 智慧图书馆的功能特点18-20
- 2.3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层次模型20-21
- 3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技术21-33
- 3.1 感知识别层技术22-25
- 3.1.1 传感器技术22-23
- 3.1.2 RFID技术23
- 3.1.3 iBeacon技术23-24
- 3.1.4 智能卡技术24-25
- 3.2 数据汇聚层技术25-27
- 3.2.1 数据汇聚技术25
- 3.2.2 Ad-hoc技术25-26
- 3.2.3 传感器中间件技术26-27
- 3.3 网络传输层技术27-29
- 3.3.1 移动通信技术27-28
- 3.3.2 异构网融合技术28
- 3.3.3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28-29
- 3.3.4 数据管理与存储技术29
- 3.4 应用服务层技术29-33
- 3.4.1 云计算技术29-30
- 3.4.2 数据挖掘技术30-31
- 3.4.3 主动推送技术31
- 3.4.4 机器人技术31-33
- 4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则与内容33-42
- 4.1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则33-35
- 4.1.1 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33
- 4.1.2 开放性和集成性原则33-34
- 4.1.3 共建性和共享性原则34
- 4.1.4 智慧性和泛在性原则34-35
- 4.2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35-42
- 4.2.1 图书智能分捡、盘点系统35-36
- 4.2.2 馆内自助系统36-37
- 4.2.3 智能管理和安全系统37-38
- 4.2.4 移动服务建设38
- 4.2.5 智慧空间重构38-40
- 4.2.6 泛在智慧服务建设40-41
- 4.2.7 智慧机器人41-42
- 5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42-47
- 5.1 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主要问题42-44
- 5.1.1 配套政策与规范的缺失42
- 5.1.2 数字信息资源相关问题42-43
- 5.1.3 支撑平台与技术问题43
- 5.1.4 建设成本问题43-44
- 5.1.5 智慧馆员队伍建设滞后44
- 5.2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对策44-47
- 5.2.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44-45
- 5.2.2 资源共建共享45
- 5.2.3 创新技术开发及应用45-46
- 5.2.4 转变价值观念46
- 5.2.5 智慧馆员队伍建设46-47
- 6 结论与展望47-49
- 6.1 结论47-48
- 6.2 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玮;图书馆建设应逐渐走向网络化[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3期
2 徐桂珍;网络时代图书馆建设之我见[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年03期
3 周颖;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展望;2000年02期
4 王东升;把图书馆建设成文明高校的窗口[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年03期
5 木山;图书馆建设有了标准[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年04期
6 陈钦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J];晋图学刊;2001年02期
7 贺培凤;;强化管理推动图书馆建设的有益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年04期
8 金鑫;建立读者成果档案 为图书馆建设服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郭军;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2002年10期
10 张庆云;基层医院图书馆建设刍议[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越美;;信息化社会与图书馆建设[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2 姚媛娜;;试论和谐图书馆建设[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边继红;李彦春;;新时期乡级图书馆建设初探[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4 邱爱萍;;浅谈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吴常青;;社会信息化与图书馆建设[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6 和小琳;;浅谈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益兰;;小康社会与图书馆建设[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育英;;关于加快涵江区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建议[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海燕;;安康地区图书馆建设初探[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明谦;;搞好图书馆建设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靖彩玲 张颖;图书馆建设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张景耿;市政协视察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工作[N];金昌日报;2010年
3 李惠玉;学习型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N];吉林日报;2014年
4 特约记者 杨会仙;弥渡县加强图书馆建设营造读书好环境[N];大理日报(汉);2008年
5 李国华;加强图书馆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N];青岛日报;2009年
6 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李增喜;管城区加强图书馆建设[N];郑州日报;2009年
7 李国华;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图书馆建设[N];青岛日报;2009年
8 记者 齐小乎;我国图书馆建设驶入快速道[N];中国财经报;2013年
9 驻湖北记者 徐超;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调研图书馆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绍兴图书馆 常州图书馆;电视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N];新华书目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晓柯;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何慧;重庆地区三甲医院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裕;恒星图书馆建设项目成本计划与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张志佳;我国研究型农业大学图书馆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龙;RFID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方案优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6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64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