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企业回收模式下废弃电子产品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奖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8:38
本文关键词:拆解企业回收模式下废弃电子产品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奖励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制约,环境污染问责给企业带去的环境责任压力,再制造生产是企业谋求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新契机,亦是与循环经济理念相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随着对传统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整合,闭环供应链的形成使得再制造更加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成为了学者研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由于再制造在我国起步尚处于初期,回收体系的建立尚不健全,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认知较弱,企业也面临较大投入的期初成本,故迫切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因此,以不确定需求及消费者支付意愿存在差异为条件,结合现设定实施的奖励机制,探究政府的奖励措施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影响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博弈论、运筹学等多种方法,在不确定需求及消费者支付意愿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对政府奖励机制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在不确定需求及WTP差异条件下,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开展政府奖励机制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为不确定需求及WTP差异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后续研究铺垫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本文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详细列明了假设条件。第四章根据问题描述和假设,建立了奖励拆解企业机制的利润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第五章建立了奖励制造商机制的利润模型,也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第六章对两种机制下的利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结论的对比分析。第七章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认知度对制造企业的再制造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有刺激作用,在奖励力度一定时,奖励制造商机制比奖励拆解企业机制更能有效地降低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增加再制造品的产量和促进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最大化;(2)在消费者认知程度相同前提下,政府给予的奖励力度较弱时,奖励拆解企业机制更有利于直接刺激回收量,但没有顾及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益;(3)在相同消费者认知条件下,当政府给予的奖励力度稍微增强后,奖励制造商机制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能促进废弃电子产品回收量和再制造品产量,还全面地提高了闭环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利润,有利于政府对闭环供应链的整体正向引导。
【关键词】:再制造 闭环供应链 废弃电子产品 奖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F71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主要符号说明8-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研究背景9-11
- 1.1.3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研究现状综述15-16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16-20
- 1.3.1 研究内容16-19
- 1.3.2 主要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20-28
- 2.1 概念界定20-24
- 2.1.1 拆解企业20
- 2.1.2 废弃电子产品20-21
- 2.1.3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21-22
- 2.1.4 回收模式22-24
- 2.2 理论基础24-26
- 2.2.1 循环经济理论24-25
- 2.2.2 激励理论25-26
- 2.2.3 博弈论26
- 2.3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废弃电子产品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奖励机制问题描述及研究假设28-31
- 3.1 问题描述28
- 3.2 研究假设28-30
- 3.3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奖励拆解企业机制下闭环供应链利润模型设计31-36
- 4.1 问题描述31-32
- 4.2 奖励拆解企业的闭环供应链模型32-35
- 4.3 本章小结35-36
- 第五章 奖励制造商机制下闭环供应链利润模型设计36-41
- 5.1 问题描述36-37
- 5.2 奖励制造商的闭环供应链模型37-40
- 5.3 本章小结40-41
- 第六章 两种奖励机制下的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41-54
- 6.1 两种奖励机制下模型仿真41-49
- 6.1.1 奖励拆解企业机制41-45
- 6.1.2 奖励制造商机制45-49
- 6.2 两种奖励机制的对比49-52
- 6.2.1 政府奖励力度 T 不变时两种奖励机制的研究结果比较49-50
- 6.2.2 政府奖励力度 T 变化时两种奖励机制的结果比较50-52
- 6.3 研究启示52
- 6.4 本章小结52-5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7.1 总结54-55
- 7.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宾;达庆利;;考虑消费者利益的逆向供应链利润分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韩小花;董振宁;;双边竞争型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决策分析[J];工业工程;2010年04期
3 熊中楷;黄德斌;熊榆;;政府奖励条件下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式[J];工业工程;2011年02期
4 高波;解青园;;规模经济对逆向物流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三阶段博弈的策略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5 王文宾;达庆利;;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下闭环供应链回收与定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6 王文宾;达庆利;;再制造逆向供应链协调的奖励、惩罚及奖惩机制比较[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孙浩;达庆利;;基于产品差异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5期
8 葛静燕;黄培清;李娟;;社会环保意识和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基于纵向差异模型的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4期
9 聂佳佳;王文宾;吴庆;;奖惩机制对零售商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2期
10 黄宗盛;聂佳佳;胡培;;专利保护下的闭环供应链再制造模式选择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688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68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