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关系传承—跨案例交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1:00

  本文关键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关系传承—跨案例交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社会关系资本 权变因素


【摘要】: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已经处于“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代际传承问题逐步受到研究学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对于家族企业而言,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企业关系资本的核心部分,代际传承过程能否实现关系网络的成功延续,是正在处于和即将处于传承阶段的家族企业的一道“生死劫”。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传承模式的5个家族企业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探究了影响关系传承的六个因素:家族情景、网络能力、网络位置、关系锁定、关系成本、关系理念,提出了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并对关系传承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家族情景、网络能力、网络位置、关系锁定是影响关系传承最重要的因素,关系成本次之,最后是关系理念。(2)对于不同背景、不同传承方式的企业,影响关系传承的权变因素的重要程度亦不同。对于接班人通过创业方式接手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看重的是关系资源的拓展,要重点培养接班人的网络能力;对于接班人正常接班的传承方式,重要的是一代企业家关系网络的获取和维护,因此传承前要对父辈的关系资源进行梳理,了解自身的网络能力、关系锁定情况以及关系维护的方式方法;正常的传承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事例,告示企业家在代际传承前要未雨绸缪。(3)关系承诺在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表现不明显,企业在供应链的条线上首先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在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关系”,因此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不仅要重视关系网络的传承,还要保证产品的竞争力,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根据研究结论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关系资源的获取阶段,首先要对接班人的关系理念进行传授和引导;其次要对父辈的关系资源进行梳理;最后要将接班人引入“圈子”,传递交接信号,与此同时接班人要适时作出承诺。(2)在关系的维护与拓展阶段,第一,要明确哪些是关键的关系节点;第二,要了解如何更好的维护关键节点;第三,对于关系的拓展,要根据接班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关系管理能力、网络构建能力,量力而行;第四,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关系”企业同样处于代际传承之际,接班人需要能够灵活应变。(3)在关系的整合阶段,接班人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父辈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途径构建自己的人脉网,并将吸收的父辈的关键社会关系资源同自己基于“学缘”、“友缘”的关系资本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的关系资源优势。
【关键词】: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社会关系资本 权变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6.5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导论11-16
  • 1.1 问题提出11
  • 1.2 研究理论与现实意义11-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研究创新15-16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23
  • 2.1 家族企业概念16
  • 2.2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概念界定16-17
  • 2.3 关系资本理论17-19
  • 2.4 关系传承的影响因素19-23
  • 2.4.1 家族情景19-20
  • 2.4.2 网络位置20-21
  • 2.4.3 网络能力21
  • 2.4.4 关系锁定21-22
  • 2.4.5 关系承诺22-23
  • 第3章 理论模型构建23-31
  • 3.1 关系传承阶段23-25
  • 3.1.1 关系获取23-24
  • 3.1.2 关系维护和关系拓展24-25
  • 3.1.3 关系整合25
  • 3.2 命题提出和理论模型构建25-31
  • 3.2.1 家族情景与关系传承25-26
  • 3.2.2 网络结构与关系传承26-27
  • 3.2.3 网络能力与关系传承27-28
  • 3.2.4 关系锁定与关系传承28-29
  • 3.2.5 关系承诺与关系传承29
  • 3.2.6 理论模型构建29-31
  • 第4章 案例研究31-55
  • 4.1 研究方法31-32
  • 4.1.1 多案例研究31
  • 4.1.2 信度和效度检验31-32
  • 4.2 案例内分析32-44
  • 4.2.1 案例样本基本情况32-33
  • 4.2.2 A企业33-35
  • 4.2.3 B企业35-38
  • 4.2.4 C企业38-39
  • 4.2.5 D企业39-41
  • 4.2.6 E企业41-43
  • 4.2.7 理论模型修正43-44
  • 4.3 跨案例分析44-51
  • 4.3.1 关系获取跨案例分析44-46
  • 4.3.2 关系维护与拓展跨案例分析46-48
  • 4.3.3 关系整合跨案例分析48-50
  • 4.3.4 权变因素——关系传承过程——代际传承效果跨案例分析50-51
  • 4.4 研究结果讨论51-5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9
  • 5.1 研究结论55
  • 5.2 研究现实应用55-56
  • 5.3 研究理论价值56-57
  • 5.4 管理实践启示57
  • 5.5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57-59
  • 附录 企业访谈提纲59-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家族资本、家族主义价值观与代际传承[J];企业导报;2014年09期

2 王春光;;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9期

3 姜新;;晚清徐州煤矿的“家族代际传承”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程惠芳;王旖敏;;龙头企业家代际传承模式与转型[J];浙江经济;2010年15期

5 刘世雄;张宁;梁秋平;;中国消费者文化价值观的代际传承与嬗变——基于中国主流消费群的实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潘静波;;民间财富代际传承意愿及计划决策的动因分析——基于浙江家庭结构视角[J];浙江学刊;2013年03期

7 张波;卫甜甜;;新生代浙商代际传承与反哺嬗变[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宁创;;创二代的价值[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3年05期

9 罗明忠;黄莎莎;邹佳瑜;;农民创业的代际传承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广东部分地区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吕海涛;孟令择;;河北省民营企业主体代际传承中的问题与引导政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波;卫甜甜;;新生代浙商代际传承与反哺嬗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2 史煜筠;;家族企业社会资本传承和传承绩效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清;菜贩“家贫史”与奋斗精神的代际传承[N];青岛日报;2012年

2 记者 嵇晨;富豪面临代际传承需求 亚洲财富管理日益理性[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通信员 周志斌 本报记者 叶正积;代际传承[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熊丙奇;不能让“无爱”代际传承[N];贵阳日报;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纠偏”贫穷代际遗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记者 林鸿 通讯员 施建文;接好企业“接力棒” 一浪更比一浪高[N];台州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杨联民;上海金山区工商联探路民企代际传承[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白勇;重庆“创二代”走上前台[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9 张魁兴;底层人群代际传承是不谐和因素[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青年莞商要习惯于仰望经济的天空[N];东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东;中国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娟;社会责任的代际传承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都苏艳;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接班人能力培养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忍;粤商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与各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寇晶琪;公司高管的代际传承的影响研究—资本与文化的背离[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干建华;A公司代际传承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6 张加存;新希望六和代际传承期财务治理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匡夏菁;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董事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胡佳宝;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传承的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9 任丽婉;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关系传承—跨案例交叉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杨鹏;大学生初职岗位获得的代际传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76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