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艺术社会史的语境转向

发布时间:2017-10-19 05:43

  本文关键词:艺术社会史的语境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哈斯克尔 语境转向 赞助人研究 趣味


【摘要】:弗朗西斯·哈斯克尔[Francis Haskell]被某些评论家誉为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伟大的流亡学者以来,在英国,可能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关于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他也是最富有原创性和受人尊敬的稀有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最早从赞助人的角度探索开始,不断拓展到趣味史、收藏史、图像学、艺术展览等领域。这位自称是艺术史领域的“侵入者”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新颖的研究角度丰富了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并对后世的中西艺术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艺术社会史研究打破了形式分析一统天下的局面并逐渐成为西方的艺术史研究的主流,这种研究方式强调的是通过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揭示艺术风格问题。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艺术社会史的研究语境发生转向,在这一时期,艺术社会史家把目光转向赞助人、趣味史和艺术家的地位等领域,另外,他们的研究也逐渐抛弃了早期艺术社会史家——诸如豪泽尔、安托尔——从抽象概念和普遍法则出发寻找例证的做法,而更加注重殊相,关注“特定时空中的具体的事件”。在这方面,哈斯克尔通常被认为新社会艺术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并且他的第一部专著《赞助人和画家》成为关于艺术赞助研究的发轫之作。 哈斯克尔的艺术赞助研究旨在揭示艺术是怎样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和赞助条件下产生的。他的第一本专著《赞助人与画家》的出版,不仅改变了西方对于巴洛克艺术的重新认识,而且改变了西方人研究艺术史的思维方式,换言之,从艺术的接受者的角度而非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史。后来,哈斯克尔又陆续出版了《艺术中的再发现》、《趣味与古物》等探讨趣味历史的著作。这些研究并非是对赞助人研究主题的丢弃,而是对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本文并非要写成一篇关于哈斯克尔的传记,,而是围绕他对艺术赞助和趣味史的研究,去更好的探讨和总结哈斯克尔艺术史研究特色和他的思想的来源以及他的研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章,导论的一、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一下哈斯克尔的艺术史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关于他的简略概述,第三部分就讲述了研究目的、展开的线索、国内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第一章探讨了影响哈斯克尔的思想几个方面,具体来说,用四个小节分别讨论了哈斯克尔和十九世纪欧洲史学、瓦尔堡学院、国王学院和他的导师佩夫斯纳的关系。第二章是关于哈斯克尔和艺术赞助研究。在本章五个小节中,分别讨论了艺术赞助研究的历史、哈斯克尔艺术社会史的研究的特点、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哈斯克尔艺术赞助研究的反思等。在接下来的一章,通过对哈斯克尔关于十七世纪的艺术赞助研究阐述去探讨了关于赞助人研究角度几个重要的方面。第四章讨论了哈斯克尔对艺术史中趣味的一些问题思考,并指出这些也是哈斯克尔对赞助人研究主题的拓展,另外,针对一些学者关于哈斯克尔“相对主义”的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一章,通过以上的分析对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做出了几点总结,并指出他的一些优点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的艺术史研究借鉴。
【关键词】:哈斯克尔 语境转向 赞助人研究 趣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10.9
【目录】:
  • 附件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导论14-23
  • 第一章 哈斯克尔的思想渊源探究23-42
  • 第一节 哈斯克尔和十九世纪的欧洲史学23-30
  • 第二节 哈斯克尔与瓦尔堡研究院30-35
  • 第三节 哈斯克尔与国王学院35-38
  • 第四节 哈斯克尔和佩夫斯纳38-42
  • 第二章 哈斯克尔和艺术赞助研究42-90
  •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赞助研究的回顾42-48
  • 第二节 关于哈斯克尔的《赞助人和画家》评述48-62
  • 第三节 哈斯克尔社会艺术史研究与豪泽尔之比较62-69
  • 第四节 哈斯克尔的赞助研究对后世的影响69-76
  • 第五节 对哈斯克尔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反思76-82
  • 附图82-90
  • 第三章 艺术及其环境——赞助人的角度90-119
  • 第一节 哈斯克尔与十七世纪艺术赞助机制分析90-97
  • 第二节 赞助人与艺术赞助动机97-107
  • 第三节 艺术家与赞助人的互动——关于艺术家的地位107-115
  • 附图115-119
  • 第四章 哈斯克尔与趣味史119-135
  • 第一节 艺术中的再发现119-126
  • 第二节 贡布里希对哈斯克尔“相对主义”的批判126-130
  • 第三节 趣味与时尚130-135
  • 第五章 艺术史归于何处135-160
  • 第一节 情景分析与往昔复活135-141
  • 第二节 对哈斯克尔“经验主义”的再认识141-147
  • 第三节 哈斯克尔艺术史研究对我们的启示147-160
  • 一 哈斯克尔研究的特色总结147-153
  • 二“上帝在细节中”153-156
  • 三 材料解读与创造性想象力156-160
  • 结语160-164
  • 附图164-170
  • 附录 1 哈斯克尔发表的著作、论文列表170-173
  • 参考文献173-181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81-182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182-183
  • 致谢183-1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巴克森德尔;吴幼牧;宋忠权;;绘画交易的条件[J];新美术;1991年02期

2 曹意强;艺术风格与赞助环境——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一)[J];新美术;1999年04期

3 曹意强;图像与历史——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二)[J];新美术;2000年01期

4 曹意强;介于历史与艺术史之间——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三)[J];新美术;2000年02期

5 孔令伟,曹意强;让往昔恢复生命──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四)[J];新美术;2000年04期

6 阿瑟·洛夫乔伊 ,曹意强;观念史研究方法[J];新美术;2003年04期

7 沈语冰;;艺术社会史的前世今生——兼论贡布里希对豪泽尔的批评[J];新美术;2012年01期

8 吴薇;;佩夫斯纳对早期设计史的解读[J];装饰;2011年01期

9 萧莎;;作为批评家的E·M·福斯特[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059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059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