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1:03

  本文关键词: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一体化设计 整体性 体验性 联系性


【摘要】:当代博物馆不仅仅只是展品陈列的场所,而是以开放、体验、多元化的趋势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建筑由过去收藏与展览的单一功能,发展到如今集娱乐、休闲、交流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艺术场所,这既是满足我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素质提升的要求,也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如今,博物馆建筑越来越重视观众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关注参观者对建筑整体环境的精神需求。建筑师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设计理论,使参观者与展品近距离的接触,达到互动的效果。要实现体验性的效果,不但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而且要营造符合环境氛围的空间,以满足观众的体验性需要。当代博物馆建筑已经从单一的建筑形态中释放出来,建筑的空间形态表达更为个性化,这主要取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博物馆内的展品能被很好的保存,从而使博物馆建筑形态的表现受到很少的制约。另外,当代建筑重视与地域环境的融合性,博物馆建筑在表达自身个性的同时,将地域文脉的设计理论应用于博物馆设计中。博物建筑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理论,,是基于前人的建筑空间理论,对当代博物馆建筑空间的研究和分析,营造出具有个性和体验性的空间效果,本文探讨和研究博物馆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联系性,以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整体而有机的设计。
【关键词】:空间一体化设计 整体性 体验性 联系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目录9-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3-14
  • 1.1.1 博物馆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13-14
  • 1.1.2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14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的目的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6-18
  • 1.4.1 研究的内容16-17
  • 1.4.2 研究的范围17-18
  •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18-20
  • 1.5.1 研究的方法18-19
  • 1.5.2 研究的框架19-20
  • 第2章 博物馆建筑空间及其一体化设计基本概念20-36
  • 2.1 博物馆建筑及其空间分析20-23
  • 2.1.1 概述20
  • 2.1.2 空间的构成要素20-21
  • 2.1.3 服务空间的分类21-23
  • 2.2 一体化设计的定义23-25
  • 2.2.1 概念的定义23
  • 2.2.2 设计的意义23-25
  • 2.3 一体化设计内容25-30
  • 2.3.1 结合地景的一体化25-26
  • 2.3.2 建筑形态的一体化26-28
  • 2.3.3 功能与空间的一体化构建28-30
  • 2.4 空间一体化发展概况及其作用30-34
  • 2.4.1 一体化空间的历史渊源30
  • 2.4.2 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30-33
  • 2.4.3 设计的作用33-34
  •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当代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分析36-47
  • 3.1 当代博物馆建筑空间一体化趋势36-39
  • 3.1.1 因地制宜的趋势36
  • 3.1.2 空间形态的趋势36-37
  • 3.1.3 建筑功能的趋势37-38
  • 3.1.4 体验性趋势38-39
  • 3.2 一体化设计的影响因素39-41
  • 3.2.1 自身功能的制约因素39-40
  • 3.2.2 环境的制约因素40
  • 3.2.3 体验者的影响因素40-41
  • 3.3 基于一体化设计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关系分析41-44
  • 3.3.1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联系41-43
  • 3.3.2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辨证关系43-44
  • 3.4 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当代背景及条件44-46
  • 3.4.1 数字技术的应用44
  • 3.4.2 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44-45
  • 3.4.3 理论的支持45-46
  •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当代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法47-71
  • 4.1 建筑与地景融合的一体化设计方法47-50
  • 4.1.1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47-48
  • 4.1.2 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48-50
  • 4.2 深化主旨的一体化设计50-52
  • 4.2.1 对主旨的隐喻50-51
  • 4.2.2 对主旨的叙事性51-52
  • 4.3 室内外空间层面的一体化设计方法52-59
  • 4.3.1 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特点52-56
  • 4.3.2 节点空间的一体化设计56-57
  • 4.3.3 走道空间的一体化设计57-58
  • 4.3.4 陈列空间的一体化设计58-59
  • 4.4 依据功能要求的适应性设计59-62
  • 4.4.1 功能的多样化59-60
  • 4.4.2 功能多样化的体验60-61
  • 4.4.3 室内外功能的协同设计61-62
  • 4.5 建筑室内外形态的一体化设计62-67
  • 4.5.1 造型的一体化62-65
  • 4.5.2 表皮材质的一体化表现65-67
  • 4.6 案例分析67-70
  • 4.6.1 苏州博物馆新馆基本介绍67-68
  • 4.6.2 苏州博物馆新馆分析68-70
  • 本章小结70-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5
  • 附录75-76
  • 附录一 建筑理论图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6-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春新;;博物馆建筑设计手法探析[J];城市建筑;2007年08期

2 贺勇;界面的消解——建筑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3年10期

3 章明;张姿;;新博览建筑的文化策略——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引[J];建筑学报;2012年12期

4 李青梅;李大伟;;建筑整合设计的尝试——“十水涧”会馆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2013年02期

5 黄乐颖;;地方文化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龙岩博物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108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08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