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6:09

  本文关键词: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饭店业 产业融合 消费需求升级 复杂性产业网络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正逐渐让位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一个不断解构与重构、相互融合又有分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饭店业通过垂直解体和横向扩张,并由分工深化、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升级和制度变迁等因素共同驱动走向跨界融合。本文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分析为视角,综合运用抽象理论演绎、定量数学模型、历史归纳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手段,对饭店产业融合形成的前提条件、动力机制、形成过程、影响结果、路径选择和风险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融合是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由技术和需求等因素所驱动,经过模块化的纵向分解与跨产业横向整合,使传统纵向产业结构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的同时,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的自组织过程。社会分工和产业融合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共同推动着产业系统的演化升级,一方面实现了分工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满足了融合所带来的消费需求升级,整个产业也在动态网络系统中功能日趋完善、结构日趋复杂;②综合型复杂性的产业特征决定了饭店业的普遍融合现象。饭店业除与房地产业融合形成“地产+饭店”的商业模式之外,还普遍地与商务服务业、会展会议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业内部的诸多生产要素或子行业融合,共同构筑起一个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由于外生驱动远大于内生驱动、核心竞争力和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了饭店业在融合中的被动角色;③饭店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不同要素间存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因此,只有保持产业系统的开放性、推动系统远离平衡态、打破现有产业系统的线性关系、促进产业系统不同主体间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才能够为饭店产业融合创造条件,才能够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④分工深化、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升级和制度变迁是推动饭店产业融合形成的四大动因;⑤饭店产业融合的形成过程可归纳为两个阶段、三种形态:“两个阶段”即封闭性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模块化分解和开放性横向产业系统的模块化整合;“三种形态”即封闭性垂直一体化产业系统(原始形态)、开放性横向产业系统(分解形态)和动态网络化产业系统(融合形态);⑥饭店产业融合不但带来了新产业属性、新业态、新价值模块和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还引起了饭店产业边界的扩大、无边界企业的形成、合作垄断范式的确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改变。企业正在从原来的“纯粹竞争”、“竞争合作”进一步走向“相融共生”,并在复杂性产业网络组织中共同演进;⑦我国饭店产业融合的路径主要有如下三条:即在投资研发阶段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制造业融合,形成酒店投资、酒店地产和酒店设计等衍生业态;在管理运营阶段,重点与信息技术融合,形成各类互联网分销业态和专业化预订系统;在市场开拓阶段,与后向关联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形成各类综合体等复合型业态,,如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和会展综合体等等;⑧我国饭店业正在日益分化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饭店和以消费性服务为主的饭店,而与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会展会议业等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将是未来饭店业市场融合的重要方向;⑨饭店产业融合中的风险起源于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的日趋庞大和产业资产之间的相互通用,这使平台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协调控制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网络整体竞争能力,完善产业融合中的风险治理机制。本文对于饭店产业融合机理、路径与风险的研究,将在进一步丰富产业融合理论的同时,也为我国饭店业的集团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2 秦宇;论我国饭店集团发展过程中的几个误区——暨中国饭店集团演进的一个理论框架[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3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4 毛蕴诗;蓝定;;技术进步与行业边界模糊——企业战略反应与政府相关政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余东华;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戴维奇;关于我国发展饭店联合体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2年03期

7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8 陈柳钦;;产业发展的相互渗透:产业融合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林民盾;杜曙光;;产业融合:横向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10 厉无畏,王慧敏;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分析[J];学术季刊;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向敏;中国古代旅馆流变[D];厦门大学;2000年

2 王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5 林民盾;横向产业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峗;信息化约束下的产业融合[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束菊萍;试论饭店产业融合及其程度测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96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196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