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2014年主要学术活动计划
本文关键词: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2014年主要学术活动计划 出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球物理 勘探设计 深度偏移 观测系统 设计要点 叠前偏移 物探 时间偏移 叠后偏移 偏移孔径
【摘要】:正(1)4月21—24日,在北京举办CPS/SEG北京201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会展的主题是"推动地球物理创新"。(2)第2季度在河北涿州举办SEG高级课程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常规3D勘探设计要点及观测系统;②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③叠前偏移与叠后偏移;④常规勘探设计空间采样和偏移孔径的局限性;⑤满足不同偏移方法的勘探设计;⑥最新陆地3D勘探采集技术。讲师:R.Malcolm Lansley教授。
[Abstract]:The CPS/SEG 2014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was held in Beijing from 21 to 24 April.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is "promoting Geophysical Innovat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e advanced SEG course training was held in Zhuozhou, Hebei Province, mainly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1 conventional 3D exploration design essentials and observation system; (2) time migration and depth migration; 3prestack migration and poststack migration; (4) limitation of spatial sampling and migration aperture of conventional exploration design; (5) satisfying the exploration design of different migration methods; The latest 3D land explor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Lecturer Professor: R. Malcolm Lansle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
【分类号】:P631
【正文快照】: (1)4月21—24日,在北京举办CPS/SEG北京201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会展的主题是“推动地球物理创新”。(2)第2季度在河北涿州举办SEG高级课程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常规3D勘探设计要点及观测系统;②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③叠前偏移与叠后偏移;④常规勘探设计空间采样和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C.Kim;赵中全;;高效地建立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模型[J];国外油气勘探;1997年02期
2 Stuart Fagin;魏景琳;;深度成象活跃了得克萨斯海滨[J];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06期
3 王喜双;梁奇;徐凌;曹孟起;;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与进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6期
4 W.E.A.Rietveld;A.J.Berkhout;戴成泰;;可控照射法的叠前深度偏移[J];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03期
5 王建纯;周建军;朱美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亚尔湖-雁木西地区的应用[J];吐哈油气;1999年04期
6 马迪生;;技术进步推动深度偏移普及[J];国外油气勘探;1997年06期
7 Samuel H.Gray;张德忠;陈殿卿;;地震成像:使用正确的成像技术[J];国外油气勘探;1999年03期
8 Ian F.Jones;李文林;林毅仁;;3-D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J];国外油气勘探;1999年03期
9 赵成斌;地震数据叠前偏移成像及其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地质;2005年01期
10 秦亚玲,郭朝斌,侯春丽,董桥梁,孟凡冰,计平,秦广胜,曾红;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巧与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继善;;金属矿物探的进展[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曹俊兴;贺振华;;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构建应用地球物理的创新体系[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徐纪人;赵志新;许志琴;石井};;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研究的最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绍红;;数据银行和数据仓库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袁三一;陈小宏;易远元;;一种新的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剑峰;;前言[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流;马宝林;何昌荣;李彪;肖晓晖;王玉玲;;岩石学、地球物理测深和高温高压实验对山西临汾地区地壳结构和力学行为的综合研究[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8 李洪喜;;找矿五十年,硕果满枝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地球物理矿产勘查研究工作概述[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9 张让;张文生;谢靖;;地球物理多参数反演中的正则化参数优选问题[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仪器和实验设备研究与研制的发展与导向[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永;“海豚递进式”科技师带徒[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袁友年;东方物探越南二维项目顺利结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赵伟;绷紧“安全”这根弦[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张强;物探院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曾旺;地球物理专家兰州“论道”[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赵日月;吉林局物探公司综合队发展强劲[N];中煤地质报;2009年
7 何登贵 沈昭 唐杰 范奚文;110天,完成巴中城区物探施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黎 通讯员 邵康 宋玉田;物探花开西南大地[N];黄河报;2010年
9 刘革;黑龙江局物测队物探成果显著[N];中煤地质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沈湫莎;“亚洲第一井”植入“地心听诊器”[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瑞庆;深部铁矿勘探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金平;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焕弟;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杜立志;隧道施工地质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隆平;中亚地球物理与构造格架[D];中南大学;2001年
7 张显文;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与储层地球物理参数反演[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丽丽;地球物理(重磁震)勘探数据一体化解释技术[D];吉林大学;2013年
9 何旭莉;[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王勃;矿井地震全空间极化偏移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仲;微观地球物理探测模型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2 欧阳炀;地面地震转换波叠前偏移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裴建新;衰减介质中地质雷达数据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丁梁波;波场外推二维地震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吴永国;复杂地质体波动方程地震波场模拟与偏移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韩建彦;复杂地质体地震正演与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林晨;平面波深度偏移成像及其实用化[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洋;二维观测系统的研究及其绘制软件的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X;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偏移速度误差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晨;基于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9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3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