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基于智能手机的虚拟场景交互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0 21:15

  本文关键词: 智能手机 3D虚拟环境 安卓 陀螺仪 虚拟博物馆 O3D军体拳教学系统 出处:《山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智能手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智能手机作为随身的通讯工具。目前各种智能手机内置的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并且手机自身所内嵌的各种陀螺仪传感器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出手机的状态并获得各种数据参数。现在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已经应用的非常广泛,基于Android或者Iphone平台开发的运行在手机终端的应用程序已经可以随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适服务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各种应用程序使得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发挥鼠标,PPT控制器,激光笔等等的功能。智能手机的日益完善的硬件功能使其在三维交互领域也完全有能力成为一种出色的三维交互终端,同时智能手机其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普及又为其融入三维交互奠定了广泛的用户基础。本篇论文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操作方便的并且代价低廉的与三维手机交互方式。在本文的第一个应用实例当中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与虚拟博物馆进行交互。最终实现了使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户在虚拟博物馆里面进行漫游,展览文物,对文物进行平移,缩放,旋转等操作。几乎所有鼠标键盘模式下在虚拟博物馆里面能做的事情都可以基于智能手机完成。由于当用户进行交互的时候,再也不需要强制的坐在电脑设备前面,因此增加了用户交互的灵活性,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另外的一例子是智能手机在虚拟3D军体拳教学系统里面的应用。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控制虚拟场景,可以让用户从不同的角度对军体拳进行观摩学习,尤其是在用户与虚拟环境一起进行军体拳练习的时候,随身携带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灵活自如的控制系统,手机的融入同样实现了军体拳系统交互的多样性。我们的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主要用到了智能手机的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与WIFI无线通讯模块。 本文立足于两个特定的三维应用场景,选取智能手机作为交互设备。结合智能手机的固有功能特性跟三维场景的特点,将手机的交互融入到三维场景中,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区别于传统交互方式三维虚拟交互平台,实现了三维交互提供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交互更加自然。鉴于实现的时间有限,系统运行不是很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加以改进。
[Abstract]:After the emergence of smart phones in our lives,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use smartphones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And a variety of gyroscope sensors embedded in the phone itself have been able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status of the phone and obtain a variety of data parameters. Now smartphone based applicati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pplications based on Android or Iphone platforms that run on mobile terminals can already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depending on our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have enabled smartphones to play with a mouse PPT controller. The functions of laser pen and so on. With the increasingly perfect hardware function of smart phone, it is also able to become an excellent 3D interactive terminal in the field of 3D inte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 itself in daily life has laid a wide user base for its integration into 3D interaction. This paper shows you a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way to intersect with 3D mobile phone. In the first application example of this paper, the user uses the smartphone to interact with the virtual museum. Finally, using a smart phone can make the user roam in the virtual museum. Exhibi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ultural relics for translation, zoom. Almost everything you can do in a virtual museum in mouse and keyboard mode can be done on your smartphone, because when the user interacts. There is no longer a need to be forced to sit in front of a computer device, thus increasing the flexibility of user interaction. Another example is the use of smartphones in virtual 3D martial arts teaching systems. Users use smartphones to control virtual scenes. It allows users to observe and learn military Box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especially when the user and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together with the exercise of military Boxing, with a smart phone can be flexible control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phone also realizes the diversity of military Boxing system interaction. Our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mainly using the smart phone gyroscope sensor module and WIF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Based on two specific 3D application scenes, this paper selects smart phone as interactive device, combines the inherent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ph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D scene, and integrates the interaction of mobile phone into 3D scene. A 3D virtual interaction platform is created for use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active mode. It realizes the diversity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interaction and makes the interaction more natural. In view of the limited time of implementation. The system is not very stable. It will be improved in future work.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91.9;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手机:中兴e3内外皆“秀”[J];新电脑;2005年07期

2 汪国华;多普达828+智能手机[J];个人电脑;2005年08期

3 ;卫星定位手机 指点迷途高手——Mio DigiWalker A700全球首款GPS智能手机[J];数码世界;2006年02期

4 掌柜的;;手机系统快餐店(二) 让手机更“持久”[J];电脑爱好者;2006年06期

5 ;Windows和Linux将主导智能手机OS[J];每周电脑报;2006年08期

6 李青;;北美手机五大应用前景[J];通信世界;2006年28期

7 刘启诚;;明基新品登场明年将主打智能手机[J];通信世界;2006年43期

8 ;智能手机[J];数字世界;2006年Z1期

9 郑;;奇趣凭Qtopia平台为Linux智能手机护航[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9期

10 本刊编辑部;;2006年DC手机盛典年度风云手机评选[J];数字通信;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刚;马伟;王秀;陈立平;孟志军;;温室智能喷药农机科学施药专家指导系统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郑黎辉;黄声明;林岩钊;;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灾情快速上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张培垒;熊冬生;吴效明;;智能手机心电显示及与服务器通讯的程序设计[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青年优秀论文[C];2010年

4 梁志锋;林耀旺;贾晓栋;杨晓梅;黄媛恒;连芳;鲁波;梁桂宁;韦红巧;何惠;黄勤;谢露;庞辉;李倩茗;莫书荣;;浅谈sMBL(基于智能移动的学习)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郝玉峰;程显峰;李科;;面向智能手机语音识别应用的汉语语音数据库[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何小平;;利用智能手机 尝试移动学习[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国华;徐慧;;基于Android平台煤矿安全系统3G手机客户端设计[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纪连恩;阳万兵;路游;;VR环境下基于智能手机的三维混合交互界面[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9 黄金富;;中文输入法的“傻瓜”境界——《智能手机码》简介[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王欣刚;张鹏;王翔;刘峰;王涛;;智能手机处理器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傅春荣;千元智能手机成联通定制主流[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2 编译 王昊;智能手机助推伦敦骚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陆绮雯 本报实习生 傅盛裕;智能手机拐点微澜[N];解放日报;2011年

4 陈时俊;智能手机巨头 发力渠道“骑墙”谋变[N];经理日报;2011年

5 连晓东;智能手机:预热爆炸式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毛欢喜;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增长[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孟旭东;中外品牌角逐智能手机[N];深圳商报;2004年

8 姚春鸽;智能手机:激烈竞争凸显魅力[N];人民邮电;2008年

9 记者 舒杰;智能手机普及将助力手机安全[N];通信产业报;2008年

10 ;网秦破解智能手机“诅咒密码”[N];人民邮电;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贵宁;移动僵尸网络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于忠清;基于图像处理的嵌入式条码识别系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张琰;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淑芳;基于H.264的视频编码快速算法及复杂度—失真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晓英;消费者对联合品牌态度转移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马骏;基于智能化身的移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灾导航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芮兰兰;终端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李学英;面向移动环境的高效情景数据挖掘及节能感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念念;智能手机增值服务终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操端;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心电显示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3 靳丽平;基于智能手机的视频共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北大学;2011年

4 古益杰;智能手机蓝牙漏洞挖掘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魏为;基于Win CE平台智能手机多媒体系统的设计[D];中北大学;2011年

6 周俊健;基于智能手机控制的多媒体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王俊;面向可用性的智能手机软件交互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秦学韬;基于Windows Mobile平台的智能手机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9 汪波;信息资源数字化环境下我国IA产业发展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炳;基于智能手机的虚拟场景交互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9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49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