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探究教学——以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
本文选题:数字博物馆 切入点:探究教学模式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探究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主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数字博物馆的在线展览具有跨学科性质,博物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知识是在线展览设计的重要维度。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历史教学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自主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博物馆及其他网络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最终得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博物馆探究学习的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在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探究教学的实践中,给我们的反思:一是如果将教学目标停留在技术与资源本身,即便学生信息素养有所提高,但教育目标还是难以实现,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利于学生成长;二是强调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料,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但决不能排斥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三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做出结构性调整,这种整合性课程形态,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时空环境。
[Abstract]:Inquiry learning is a kind of curriculum form, it is also an active use of relevant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t advocates students'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learning. Promoting a change in learning style. This is the cor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he online exhibition of the digital museum has an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museology, The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online exhibi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 history teaching or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digital museum and other network resources can be utiliz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creative problem solution can be finally obtain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igital museum inquiry learning has th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ubject. In the practice of inquiry teaching in the West Lake Cultural Digital Museum, it gives us reflection: first, if the teaching goal is to stay in the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itself, Even though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en improved,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ir educational goals. This kind of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The second is to emphasize the use of digital museum materials to realize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ird, the key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story teaching lies i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eaching, which can provide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innovative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基金】:2012-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虚实融合的协作环境及其学习活动研究”(2050205-12)
【分类号】:G2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07年03期
2 田野;;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唐佩;;论教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5期
4 常樱;段淑凤;;主题数字博物馆在历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顾力雄,陈琦;认知灵活性理论、超文本和Internet网络教学[J];心理学动态;1998年03期
6 邢进原;数字博物馆刍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年12期
8 杨向明;;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郑怀国;谭翠萍;;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2 李凌云;郑怀国;谭翠萍;;论农业题材数字博物馆的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王大桥;;经验: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契合点——文学人类学的精神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涂传飞;;对民俗体育文化意义的解释——来自克利福德·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流派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5 邱望标;李超;;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保护方法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周江;;论争中的“中国仲裁协会”[J];北京仲裁;2009年01期
7 谢小芹;;旅游开发与地方性知识的消失——以箐口村的田棚的变迁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晶晶;;浅谈博物馆网站建设的意义[J];沧桑;2010年06期
9 王静;;“地方性知识”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沈丽丽;;论地方性知识的贫困文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君贤;;文物数字化技术及其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孙娇娇;;数字博物馆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3 孙丽芳;;维基模式对虚拟博物馆的发展影响[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4 安丽超;;由我国数字博物馆发展引起的几点思考[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5 邢磊;史浩岩;白雪梅;;关于数字博物馆的思考[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6 张展;;生物类数字博物馆建设模式探讨[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7 郑怀国;谭翠萍;邱琳;李凌云;赵静娟;;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内容建设与表现模式研究[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8 王娜;;中小型实体博物馆展陈数字化建设初探[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9 姜岩;;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的整合[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10 卓小利;赵欣如;肖雯;;浅谈动物数字博物馆的改版[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朱晓冬;数字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马建强;菲利普·赫梅林斯基工程伦理思想述评[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果;分裂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在仪式中的融合[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郑瑶;《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学思想的科学史视角透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孔祥忠;《基于Web的自适应测评系统的教学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琦;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巍;定制型虚拟展示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颖;中医胎毒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杨波;大学新型学习环境下个体非线性学习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自会;2000年以来个旧市矿业开发下彝族地方性知识的断裂与扭曲[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岳志勇;;数字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3期
3 祝敬国;;藏品管理的电脑检索系统[J];中国博物馆;1985年02期
4 Jeffrey Jones ,聂菲;运用计算机从事动画展览设计[J];中国博物馆;1997年03期
5 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年01期
6 张妮佳;张剑平;;现代大教育观下的数字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6年03期
7 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07年03期
8 ;博物馆的发展类型: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和虚拟博物馆——访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年09期
9 陈刚 ,祝孔强;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年09期
10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智龙;刘英;;北京数字博物馆热身2008[J];每周电脑报;2007年30期
2 陈刚 ,祝孔强;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年09期
3 聂俊丽,朱杰勇,陈刚;虚拟现实技术在矿物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云南地质;2005年01期
4 董焱;数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大学数字博物馆[J];建筑与文化;2009年09期
6 王放;;浅议新型博物馆构建模式[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7 岳志勇;;数字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3期
8 ;《博物馆研究》2010年总目录[J];博物馆研究;2010年04期
9 金瑞国;;IT技术助推文化传承——浅谈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历程[J];每周电脑报;2007年30期
10 郭小明;张s
本文编号:1666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66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