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尼五月骚乱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06:46
本文选题:印尼 切入点:骚乱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以及苏哈托政府的腐败日益激起民众不满,印尼各城市的高校内先后发生学生游行示威运动。同年3月,随着苏哈托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第七次当选为国家总统,不仅是学生,广大市民以及军队内部人士亦开始公开表达对苏哈托政府的不满。5月4日,印尼政府宣布将提升物价,结果导致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首先出现大规模社会骚乱,被攻击的目标包括警察哨所,蒂姆汽车展览室以及华人商铺等。其他城市的高校学生以游行示威的方式以示抗议。之后几日,印尼全国范围的学生运动持续不断。安全部队在进行干预时与学生多次发生冲突,死伤情况多有发生。至5月12日,雅加达特利萨克蒂大学发生4名学生被枪击致死的事件,公众多认为开枪的是安全部队人员。次日,雅加达上千名学生在哀悼四名被枪杀的学生时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之后雅加达各区发生各种形式的骚乱。包括路灯、路牌、红绿灯、警察局等具有政府性质的标识遭到破坏,与此同时,雅加达多处街道的银行、商铺遭到不明身份暴徒的攻击,围观的民众亦抢夺无人看管的商品,成为暴乱的一员,部分商场被放火焚毁。雅加达持续的骚乱造成近1200人死亡,大多为被焚烧而死的原住民。华人集中居住的草埔区亦是重灾区。同时有谣言称带头肇事和焚烧建筑的人皆为一些身份不明、外貌形似军人的团体。次日,梭罗地区的学生在举行抗议特利萨克蒂校园枪击案的示威运动中,将抗议活动扩展至校园外。附近的民众亦参与学生运动,随后棉兰各地又相继发生打砸烧抢的骚乱,大部分被毁的商铺为华人所有。这场发生在棉兰、雅加达、梭罗等城市的骚乱,因学生与安全部队之间的冲突而起,由于安全部队未对骚乱采取果断的制止行动,致使暴力事件蔓延多日。对于这场骚乱的认识,当时的印尼报纸包括《雅加达邮报》、《罗盘报》等皆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运动之上,故而对这场骚乱多予以同情的态度。欧美媒体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在报导时亦采用相对谨慎的态度,既表明这是一场由反抗苏哈托政府而起的骚乱,亦强调暴乱中华人的商铺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大量华人逃亡外地,因而具有反华的性质。此外,自雅加达骚乱发生初阶时就一直着手人道救助工作的人道志愿者小组的实地调查,发现这场骚乱可能存在着某些军方势力的唆使,故而这场骚乱还具备国家恐怖主义的色彩,贪图小便宜参与抢劫的贫困原住民成为这场骚乱的主要受害者。在骚乱发生一个月后,有媒体爆料骚乱中存在大量华人妇女遭强奸的事例,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场骚乱的性质。此前,由于骚乱的推动,苏哈托最终被迫下台,印尼亦迎来民主改革的机遇而给与骚乱较积极的评价。随后,随着调查的深入,特别是印尼国内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推动,关于华人妇女遭强奸的案例逐渐明朗化,人们开始将这场骚乱定性为反华暴动。对于这场骚乱的解释,本文将主要追溯印尼的暴力文化传统,并认为由于印尼的各个时代的政府倾向于使用暴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尤以坚持独裁统治的苏哈托政府为最。最终锻造了普通民众中善斗的气质。此外,印尼民族众多,族群问题复杂,新秩序三十统治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骚乱频仍。兼之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日益明显,五月骚乱的发生亦在情理之中。至于骚乱的矛头为何会由政府转向华人,亦可以从历史角度和社会现状分析。印尼华人在荷兰殖民统治时代,新移居的"新客华人"大多经商,为荷兰殖民政府代收租税,成为二等公民,逐渐与原住民形成政治沟壑。苏加诺和苏哈托时期,政府多推行扶助原住民企业压制华人经济势力的状况,苏哈托政府甚至对华人推行强制同化的歧视政府,对华人在政治、社会、文化领域多有限制,华人族群亦成为相对于原住民的外来者,华人在政治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故而在历次骚乱中多成为暴动的对象,事后亦无法得到政府有效的补偿和庇佑。从经济角度上分析,80年代中期起,"新秩序"政府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鼓励华人投资,华人资本得到较快增长。至90年代,华人甚至以不到国家总人口的5%,占据印尼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有余。众多华人财阀与政府相互勾结,形成"阿里巴巴"的经济体制。因而该时期印尼原住民中广泛流传华人掌握了 70%的国民经济,华人亦成为苏哈托政府腐化的代名词。五月骚乱后,印尼成功的进入了民主改革时期,国家面临着众多的改革机遇与要求。从政府和军队层面,分别进行了 "去中央集中化"改制和军队"专职化"改革,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华人亦经历身份认同的转变。尽管苏哈托政府推行了三十多年的强制同化政策。但五月骚乱的发生表明华人并没有彻底融入到这个国家,至少在那些参与抢劫华人商铺的民众的心中,华人仍是一个独立于原住民的族群,尽管印尼民主政府亦逐渐取消各种对华人的歧视性政策,但是华人在融入印尼主流社会仍遭遇各种障碍,因此,秉持相互尊重的族群原则,消除种族隔阂的理想仍然任重道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7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小健;印尼“排华暴动”的深刻原因——兼论印马两国不同民族关系的历史背景[J];史学集刊;2002年02期
2 朱霞梅;初探印尼“五月骚乱”[J];探索与争鸣;1998年12期
,本文编号:1713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71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