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世博规范:全球推广与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8-05-31 14:08

  本文选题:世博规范 + 上海世博会 ; 参考:《外交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会,是一项世界性、非贸易性、大规模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是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台。世博会起源于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国际规范。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博会的含义与发展历程,并对国际展览局这一国际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后,以国际政治发展角度、主办国与参展国角度、国际关系中的城市行为体角度,全面研究了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世界博览会。 进而,本文从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认为世博会本质上是由国际展览局各成员国协商创立并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一项制度规范。国际展览局对规范的倡导明显地体现在世博会申办、运行、展览等方面。本文将这些实践中形成的、且与世博会密切相关的国际规范提炼为“世博规范”这一概念,并依次阐述了世博规范体系所包含的五大规范:申请注册的规范、组织者与参展者的规范、展览的规范、环境保护规范与追求和平的规范。 接下来,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了上海市在申办、筹办和举办世博会期间学习、运用、创新世博规范,最终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的。研究上海世博会这一案例的意义在于,全面揭示我国对某一类国际规范的学习与落实情况。 最后,本文从上海实践世博规范的基本事实出发,试析了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体系进程中,应当如何积极学习、适应国际规范,从而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发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历史重任中的作用。
[Abstract]:The World Expo is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hosted by a government of a country, attended by many countr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showcase the achievements of mankind in th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 It is a worldwide, non-trade exhibition. Large-scale product display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ways to communicate with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nd are also an exhibi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Expo originated in 1851 at the London Universal Industrial products Exposition, and formed a set of international norms in 16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xpo, and then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Bureau,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perspective of host countries and exhibitors,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World Expo under the vis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ormativ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xpo is essentially a system norm created by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BIE's advocacy for the norms is evident in the application, operation and exhibition of the Expo.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formed in these practice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po are refined into the concept of "Expo norms", and the five major norms contained in the Expo normative system are elaborated in turn: the norms for appl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Standards for organizers and exhibitors, norms for exhibitions, norm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orms for the pursuit of peace. Then, taking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y,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po no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Shanghai's bid, preparation and holding of the Expo, and finally obtains the success of the 2010 Shanghai Expo.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case of Shanghai World Expo lies in revealing the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ertain kind of international norms in China.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facts of Shanghai's practice of Expo norm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how China should actively learn and adapt to international norms in the process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so as to further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China's role in the historic task of safeguarding world peace and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3.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柔;秦雪;;从水晶宫走来[J];世界遗产;2010年02期

2 东方龙;;中国与世博会之第一个(次)[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09期

3 赵致真;;世博会的科学传奇[J];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4 赵焕军;;百年文明的智慧[J];神州;2010年06期

5 倪顺金;;梅桩壶的辉煌历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5期

6 王爱华;;百年沧桑世博梦[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7 刘红;;非商业性大型活动反隐性市场的策略与方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实践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杨京兰;;解析世博会[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5期

9 莱文;;联想ThinkCentre M,绿色科技护航精彩世博[J];信息方略;2010年10期

10 井大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块“水晶”[J];学周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参访活动简介[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马力;;茶与世博[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9-2010年度论文集[C];2010年

3 何文杰;;世博会与上海城市绿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晓鸣;;在世博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理念[A];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洋;黄晨;王丽慧;吴照;叶大法;吴玲红;梁韬;;世博轴喷雾降温前期调研及试验结果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邱一川;邱一川;;国际组织法视野下的国际展览局——兼论其国际组织法特征对世博会主办国的影响[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周进;;历届世博会里的公共艺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林苛步;;世博会捎来好口福[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9 张桂生;;“世博会”给上海餐饮业带来的新发展[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10 朱希祥;;利用世博会机遇发展上海餐饮业[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承斌 李斌 厉正宏;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早报记者 许珈;世博是人生中最灿烂的一笔[N];东方早报;2010年

3 乔木荣;新中国与世博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曾实;西博会,为四川的“上海秀”积累经验[N];成都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宋歆;文明 和谐 分享[N];解放军报;2010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太阳球”为上海祝福[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张元章;珠海人徐荣村:世博中国第一人[N];珠海特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珊;为世博会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9 记者 许晓青 刘雪 舒静;“未来”对话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刘春苗;腾讯3D技术打造“日不落”网上世博[N];中国企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姜智彬;以城市品牌为导向的特大活动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胡斌;何以代表“中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高艳;弹尾纲系统分类学与土壤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敏;浅析世界博览会的展示与主题[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波;博览会展馆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孙淦;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薛峰;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杨捷;世界博览会参展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兴;世博建筑与国家形象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彭忱霖;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尹玉芳;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9 王水卿;民国时期中国与世博会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戴颖;往届世博会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0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960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