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力军—当代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互动媒体艺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movement in China, the rise of public space art has undoubtedly become a noticeable landscape. However, whether in practice or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art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blank areas to be filled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creativ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ublic space art of the exposition of the past most scholars out of the concept of macro theory, and began to study the specific creative methods and effects, and strive to implement the theory of public space art into practical creation, It also tries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creation; although it is still immature, it is believed to be beneficial. "Public Space Art" and "Interactive Media Art" are hot subjects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very remarkable common ground, but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rt, they seldom see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interactive media art. Howeve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ractive media art mostly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works in public space can be described as rare. This article grasps the internal rel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the art form of "public space art" and "interactive media", and introduces the interactive media art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public space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ace art, w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interactive media. I believe that the efforts made in this paper ca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public space art, but also contribute a litt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of public space art. It also opens up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practical creation of public space art in the future,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art in our country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光;;走出电视盒子的纪录片[J];书城;2000年07期
2 周成璐;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国玲;;现代陶艺与公共艺术[J];装饰;2006年03期
4 王莹莹;;现代公共艺术中陶艺造型的语意表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03期
5 王巧玲;;光天化日下的公共迷光[J];新世纪周刊;2007年13期
6 刘少文;;都市生活·趣味化·公共空间——以报人作家张恨水的创作为例[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7 李晓方;;公共空间的交响诗——略论建筑与雕塑的关系[J];美术大观;2008年07期
8 欧阳友权;欧阳文风;;网络公共空间的文学反思[J];理论与创作;2009年04期
9 夏燕;;公共空间的装饰色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1期
10 栗翠;;浅论公共空间中的陶艺壁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雪根;;公园周边项目应体现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尊重[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茅剑;;建筑景观场所与公共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会结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尚意;龙双双;;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伍琼华;;生态文化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汪洋;;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斌峰;让乘客享有良好“公共空间”[N];陕西日报;2007年
2 刘成友;给市民多一点公共空间[N];人民日报;2005年
3 ;民主决策需要激活公共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昆明市河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 滕朝阳;公共空间论专业是非何以可能[N];南方日报;2009年
6 上海大学教授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区机构[N];中国社会报;2001年
7 何必;从北大拒游看公共空间的缺失[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胡芳邋记者 黎琼;公共空间的艺术启蒙[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昆明市水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宜夏;与谁同做[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王淑琴;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姚爱秋;少数民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陶磊;综合型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任莲志;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吴涌;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更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李保宁;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普艳杰;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生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曹甜甜;公共空间室内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黄佳鹏;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过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7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25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