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口译评估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foreign companies with its g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strong and low cost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They seek a variety of media to open up procurement, production and sales links in China, thereby reduc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revenue. Among the many media, trade fai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pertinence, high attraction and wide popularity, so the global trade fair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such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translators, as an indispensable group, clear up language barriers for exhibitors, so that businessme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n communicate freely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mice interpretation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servic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 should first meet the needs of customers and industries. And as a profession, should also have its own standar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ek for the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 service and to form the standard of the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 industry. The thesis first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 assessment research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ome problems, and then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E interpretation. Comparing it with other types of interpretation, the thesis proposes several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EC interpretation. Then, through a carefully designed experiment,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expectations and evaluation data of interpreters and client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identify the gap between the interpreter and customer requirements, and seek solution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experi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stomer's needs and the interpreters' expectations on the key points, and that th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terpret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lients' needs in order to achieve a better service effect.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terpretation servi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敏;;试论如何提高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张海林;;会展与会展艺术设计[J];美术观察;2011年07期
3 吕兆杰;;课堂录像带在交传口译培训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王园园;;建立会展导向设计的空间意识[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5 汪洋;;浅析会展英语词汇与句式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6 郭琳;;口译人才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7 肖礼华;;非语言语境因素对口译输出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施文刚;;口译员的角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杨莉;;论口译过程的传播本质——兼谈译员的“把关人”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葛衍珍;黄建凤;;从译员的主体性发挥与创造性叛逆论口译中立原则[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微天;;口译认知模式与口译员的中立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重情;;浅谈翻译选择适应论与口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何蕾;;浅谈F1赛事口译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俞华;;会展与信息栈[A];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焱;宋志生;;融汇·贯通·激活[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冬一;;简论汉英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7 王斌;李筱斌;龙奕;;浅谈郑州会展宾馆施工新技术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王立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TI专业建设与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申飞;黄哲;;创新理念与机制,实现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可持续发展[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10 文化;王爱玲;王超英;;大力培育北京农业的文化功能[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西振 应丽君;什么是主题会展?[N];国际商报;2002年
2 记者 黄戎杰;服务泛珠会议 提升会展环境[N];福州日报;2010年
3 蔡佩强;潮州赴京商品大集获评“全国优秀会展活动”[N];潮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周春雨;品牌会展服务赢在细节[N];中国贸易报;2010年
5 记者 赖文忠;3年后力争10%文化会展进入“国家队”[N];福建日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管亚东 通讯员 颜子荐;会展设计师:盛宴上的“烟火师”[N];深圳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小游 刘凌;明年近50个会展“预定”贵阳[N];贵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杨家慧;建设国内会展强市[N];厦门日报;2010年
9 袁兰;海南会展“大鹏”振翅[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记者 黄戎杰;深化会展组团规划 着力打造东部新城[N];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武洪滨;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徐琦璐;“听”“说”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张吉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胡凌鹊;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睿;会展口译评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莎;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状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庆芳;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口译中的语用失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刘彬;海洋科技领域的口译及其译员素质的培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连春;口译员心理压力分析和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芳;口译中存在的听力问题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晓东;口译中的灵活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迎春;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口译中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魏微;论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曾媛;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与语境[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32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