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对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8-12-12 10:06
【摘要】:李可染(1907—1989)的山水画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固然与李可染的朴实勤奋和革新创造有关,但更与时代的变化进步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有关。“李可染的一生处于时代的动荡和变革之中,在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他的艺术发展始终伴随着时代进程的节奏,以超常的智慧和苦学的精神,不断调节发展的路向以适应时代和艺术发展的需要,表现出了他立身于世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自觉。这之中的核心是,李可染一以贯之地把艺术放在首位,或用艺术反映时代,或用艺术表现时代。”(美术报/2010年/12月/11日/第003版)在新旧交替的大势下,李可染适应了文化主流而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和调动自己的各种资源,从而在其艺术道路上取得了辉煌巨大的声名。运用布迪厄的“艺术场”理论作为工具来解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成功,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艺术创作背后的各种因素的重要,多方面地探析促成李可染成为一代山水画大师的潜在规则。 本文通过将李可染及其山水画置于艺术场中,从而揭示了李可染及其山水画是场域运动的结果。清末民初,李可染出生在徐州一个普通家庭,从小缺少足够的家庭文化资本继承。李可染凭借自己的天资、兴趣和聪颖,被当时家乡的画师钱食芝收为弟子。在这个最初的艺术场域中,形成了他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情结和习性。20年代的中国艺术场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识精英们,占据着文化场域的话语权,使得西方文化资本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本。李可染在场域资本的支配下,考取了上海美专和杭州国立艺术院。在杭州的艺术场域中,他通过努力习得了扎实的素描,获取了当时最有价值的西画资本。由于参加左倾进步艺术活动被迫离校,这一事件对他的习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他感受到艺术场域是处于权利场域支配下的,艺术场域的话语要和权利场域的话语相一致。最为重要的是,在此他参加了进步团体,引起对艺术功能的反思,形成了他的新艺术观。抗战时期,他在重庆三厅的宣传工作被迫停止,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政治权利场域对艺术场域的支配力量。也在重庆这个艺术场中,傅抱石的山水画十分受人推崇,俨然传统山水画就是这一场域的最有价值资本。于是李可染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立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改造中国画。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这一时期文化场域的“强制资本”。鉴于前两次艺术场域与政治场域的较量结果,李可染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本结构和自己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从理论和实际行动两方面都采取了既顺应政治场域又符合艺术规律的策略。他以“为祖国河山立传”为口号,用写生来检验传统,用写生来发展传统。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作为一个新艺术现象,要在艺术场域中取得合法地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场域运作。于是,他多次举办展览,出版画集,撰写文章,并广交朋友,切磋技艺,共同探讨,由于独出面貌,影响日增,评论家们阐释他山水画的价值,艺术教学中推广他的艺术样式和法则,这一系列活动完成了他自身的地位获得过程,使他在艺术场域取得崇高声誉。 根据布迪厄的观点,无论是李可染的文化资本还是习性建构,都是场域运行机制的产物。那么,在这种文化资本和习性建构中产生的李可染山水画,无疑与中国20世纪的社会动荡、变革与发展相关联。可以说,李可染的山水画及其价值是场域的生成物。在布迪厄看来,“行动者只是一个内在化了的外在,那么,他就同意使自己成为表面上的行动主体,而这些行动的真正主体是结构”。由此看出,李可染是这个剧变时代艺术场域行动者的典范,其具体的个人被赋予了很强的象征意义而也随之偶像化或符号化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克;;天道酬勤 大器晚成——赵树松山水画读后[J];国画家;2007年04期

2 薛永年;;百年山水画之变论纲[J];新美术;2006年04期

3 邵大箴;;写生与李可染的山水画[J];中国美术馆;2006年11期

4 许新;;山水画创作与教学随想[J];美术大观;2009年10期

5 鲁虹;超越时空——解读李宝林[J];文艺评论;2003年04期

6 薛永年;;山河 岁月 真情——谈李宝林的山水画[J];当代中国画;2007年11期

7 邵大箴;;以心观物游于艺 龙瑞山水画的审美追求[J];艺术市场;2011年05期

8 王先岳;;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艺术蕴涵——以傅抱石和李可染的作品为中心[J];美术观察;2009年05期

9 张志雁;;山水画三位一体性教学谈[J];美术大观;2007年05期

10 邵大箴;;以心观物游于艺——龙瑞山水画的审美追求[J];中国美术馆;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芹;;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20世纪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取向[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采薇;;“全球化”声浪中的黑龙江地域文人山水——评张少华黑龙江山水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康育义;;《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的诞生及其意义[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屈波;;共识未完全达成:一个缘起于“冯建吴国画写生画展意见簿”的考察[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6 李文嘉;;平面构成教学命题的发展性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沈希诚;;出色的艺术交流中心—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的展出活动[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8 郭明;裴欣;;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贵韬;边地山水的交响诗篇[N];美术报;2010年

2 覃代伦;西域山水入画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童和平山水画选辑[N];美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颜慧;写生不是解决中国画问题的万能药方[N];文艺报;2011年

5 邵大箴;山水著灵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子央;耐看 耐品 耐想[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罗公染;《世纪可染——李可染百年诞辰艺术展览》将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米祯祥;陈大章山水画创作略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陈迹;开疆拓域 独张一军[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扬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学博士 中国美协会员 贺万里;新疆重彩山水画的创立者[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戴光莹;中国当代城市题材山水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易菲;六朝山水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罗颖;意象与色彩[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卜登科;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徐华;大道当风[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8 刘文洁;百年山水之窥[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9 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刘春;明末清初董巨山水画的鉴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霖;李可染50年代山水画写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曹庆生;对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场”形态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超;现当代山水画图式的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亚莉;为祖国河山立传[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李钊;浅析李可染的中国山水画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安秀玲;论山水画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文;李可染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颖;山水写生中的抽象因素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曼;百年来桂林题材山水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力月;浅谈山水画的构图特点[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74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374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