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07-01 12:48
【摘要】: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论是展览题材还是类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观众来说,在博物馆看到记录工艺过程的视频甚至活态演示,都不会觉得惊讶。可以说,博物馆的职责已不局限在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扩大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博物馆如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涉及。。但毕竟这是新事物,且在博物馆展览中出现时间也并不长。不可否认,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在实际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联系的基础上,着重对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简探讨,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为以后的应用做参考。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role of the museum,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both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type of the exhibition,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i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viewers,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see a video recording the process or even a live demonstration in the museu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useum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extended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carry 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also constantly involved in practice. But after all, it's new and doesn't last long in museum exhibitions. It is undeniable that museum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actual proces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u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museums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appl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69.2;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新艳;;新媒介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媒介角色与传播特点[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2 田丽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3 张树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电视手段的运用[J];新闻窗;2011年04期

4 杜娟娟;;用影像定格民族记忆——系列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思考[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5 孙春兰;李建设;;地方院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J];飞天;2011年12期

6 李莉;方胜华;吴青兰;;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03期

7 ;非遗保护:文献保存也很重要——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座谈会侧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8 曾子强;王青松;朱志全;杨隆武;;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成功举办[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7期

9 徐洁萌;;《传人——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集萃》出版发行[J];浙江档案;2011年08期

10 刘双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欣;刘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陈姣;;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根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践命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5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9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John Hurd;;在发展的时代保护建筑、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正聪;泸州市政协把脉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N];四川政协报;2010年

2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周绍斌;我眼中的“申遗”[N];美术报;2009年

3 副省长 谢庆生;依法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贵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帆;率先捧出规划成果[N];苏州日报;2009年

5 王立;让文化遗产有温暖的“家”[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本报实习生 刘良慧;非遗保护地方立法将加快进程[N];法制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侯中良;为了庄严的承诺[N];黄山日报;2009年

8 刘义昆;端午申遗:文化要分享也要竞争[N];检察日报;2009年

9 记者 辛向东 实习生 农成 普焘;我州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工作成绩斐然[N];大理日报(汉);2011年

10 王健;成都文化 事业大繁荣 产业大发展[N];成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斌;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全宝;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田野考察与保护方法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沈Y,

本文编号:2508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508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