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3 00:38
【摘要】: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城市郊区的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食品生产、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迅速。这些农业形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居民消费的新趋势,是一种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即“都市农业”。根据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其功能定位和调整。而都市农业的功能是通过相应的产业发展来实现的,尤其是需要相关的主导产业作为支撑。因此,必须有重点、有选择、分层次的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政策。 本文首先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从区位上看,都市农业既存在于都市内部,又包括都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从功能上看,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功能特征,且生产功能反映出较高现代化程度。从消费指向看,它有明确的城市指向,主要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因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从发展形态看,都市农业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为大都市服务的高度发展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从功能定位看,要具备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三项基本功能。 本文第四章对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南京农业正在冲破单纯生产功能的局限,逐步拓展生态、服务等功能,全市农业功能性结构调整初现端倪。但总体来看,南京的都市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也缺乏相应的主导产业来支撑。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南京都市农业功能调整的方向和思路。即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依托,改造南京都市农业生产功能;以旅游农业为标志,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不断拓展南京都市农业的生活服务功能;以绿色南京建设为目标,通过公益农业的发展强化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以规划为龙头,对都市农业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以产业为支撑,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园区、基地建设为依托,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推进都市农业功能调整的基本途径。本文在第五章就此进行了研究。依据需求收入弹性原则、生态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比较优势原则,选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值比较集中系数、成本纯收益率、生态影响度等四个指标对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先序进行了综合分析,选择蔬菜、淡水养殖、花卉苗木、旅游农业和种业等产业作为都市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本文第六章重点研究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综合分析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选择产品份额、现有的生产规模与科技水平、区位优势、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等四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各个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区域。蔬菜业的发展可选择六合区、江宁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可选择高淳县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可选择浦口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休闲农业可选择一圈三带四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 为了保障功能定位与主导产业及区域布局的落实,本文在第六章提出必须整合现有规划,形成对全市都市农业有总揽作用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素质,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提升主导产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主导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发展和完善主导产业支撑体系,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
【图文】:
蛔,
本文编号:2535451
【图文】:
蛔,
本文编号:253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53545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