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以厦门市为例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
【分类号】:F713.83;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2 徐维东;;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5期
3 李爽;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亚太经济;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贾东霞;;会展经济区域合作发展研究——以呼包鄂地区为例[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3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曾剑秋;张静;;三网融合产业链演变与业务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毛荐其;;我国产业自主创新机会窗口与路径——一个基于产业成长曲线的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马健;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张凤;;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祖群;刘晓希;贾彤;王波;;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理论、模式与路径[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玉妹;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季红;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娜;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艳春;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王欣慈;会展旅游的影响因素与效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戴俊;三网融合下我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零e,
本文编号:2539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53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