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

发布时间:2017-03-21 17:12

  本文关键词: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开埠是上海现代性的开端,正是在开埠以后,菜(市)场、跑马场(跑马厅)、公园等传入到上海,而棚户区也是在此时逐渐出现。开埠后各种新型空间的生产,实际上表征着各种新型社会关系的生产。 有形的菜场在租界、华界内逐一设立,带动了规范、秩序、市场、契约、卫生、人道、法治、公益等无形的西方现代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渗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规训、培养的作用,而国人接受菜市场的过程也就是国人逐渐接受“现代”城市生活规范的过程。 跑马厅这一空间的开创,本意是西人出于自身锻炼与娱乐的需要,但在无形之中成为西方向中国展示现代体育文明发展成果的橱窗和传播现代体育精神的温床;而国人从四面八方围聚到跑马厅、追捧春秋大跑马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国人接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意识熏陶,认同西方先进文化植入的过程。不过,跑马厅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竞技场,还是西人耀武扬威的处所,华洋之间政治角力的漩涡中心以及不折不扣的名利场。 外滩公园、虹口花园、顾家宅公园、兆丰公园等西式公园相继落成并向外国侨民及一小部分高等华人开放,在潜移默化之中促成了上海市民公共意识的觉醒及现代民主精神的勃发。以申园、张园(味莼园)、愚园、徐园、半淞园等为代表的亦公亦私的经营性私园的出现,标志着上海的传统园林建筑从封闭的私家园林向开放的经营性私园过渡,标志着从“私有”到“公享”的转变。而作为翘楚的张园,集公园、游乐场、会展中心、名利场、风月场以及政治漩涡中心于一身,清末民初之际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张园身上得到充分地展现。 开埠以后的上海吸引了大批来自苏北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到此谋生。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江北贱民”与被遗弃的“下只角”,这是苏北人及其聚居地闸北在晚清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形象,上海社会长期存在却在有意忽略、回避对于“苏北人”和“闸北”的地域歧视问题。实际上,苏北人自强不息,并非只是胸无点墨的“大老粗”,但是,对于闸北作为蛮荒之地及苏北籍产业工人作为化外之民的负面形象改造,一直要到2006年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落成才初见成效。大宁国际在闸北的落户,一方面是在改变着闸北在上海人心目中一直以来作为贫民窟、“下只角”的负面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在这片一直以来是以劳动为美的工人区中播种下、催生出以休闲为美的中产阶级意识。中产阶级意识崛起在闸北,这一新型都市文化的产生,意味着上海正从传统的生产型社会逐步朝消费型、休闲型社会过渡。 显而易见,开埠以后上海都市文化的生发与嬗变有一条明显的主线,一条关于“现代性”的主线,即上海不断地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乡土向摩登转型。但是这种过渡和转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观三角地菜场、跑马厅、张园、蕃瓜弄和大宁国际这几处在上海赫赫有名的空间,尽管属性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出现或者说生产却不约而同地折射出上海在开埠以后,中西杂糅、新旧交织、美丑并存、正负相随的独特城市风貌或者说是“地方性知识”。比如,菜场的产生既表现出强烈的世俗性又充满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同时还打上了鲜明的政治干预烙印。跑马厅既是强身健体的竞技场同时又是敲骨吸髓销金窟,并且还是华洋冲突的政治漩涡中心以及斗富炫异的名利场。而作为“全国人之聚点”的张园不仅和跑马厅一样身兼多职,而且更加是以一种亦私亦公、不伦不类的形态出现。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行了公园的职能,而且甚至比那些“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侨民公园更富于平等、公共、契约等的现代精神,也更像是“公”园。至于蕃瓜弄和大宁国际就更耐人寻味了。偏偏是在“不夜城”中,在“霓虹灯”下,大片的棚户区一望无际,大批的苏北人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而那座金碧辉煌,以休闲为天职的大宁国际不仅不是坐落在南京路、淮海路等沪上知名的温柔富贵乡,反而是诞生在闸北这个上海有名的“下只角”和苏北人的聚居地,并且不偏不倚,就在大宁国际的正东面就是“上工新村”——上海产业工人的样板居住区。一个是中产阶级的乐土,一个是劳动者的家园;一个以休闲、娱乐为特征,一个以“劳动光荣”、“劳工神圣”为标志。 无论是哪一处空间,无一不是矛盾重重、张力重重,正是在多重力量的相互碰撞、共同作用下,终于,上海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呈现出一种中西杂糅、新旧交织、美丑并存、正负相随的独特发展态势。 尽管这条充满“上海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如此曲折,但主线依然十分清晰:随着菜场、跑马场、公园、生活中心等空间在上海的呱呱坠地,秩序意识、卫生观念、契约精神、公共意识、言论自由、体育精神、休闲观念等种种西方先进理念也逐渐植入、勃发,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着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其结果不仅是上海民众的物质生活日趋现代,更重要的是上海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上海的城市氛围日趋现代。这四处空间的生产过程都殊途同归地反映出开埠以后的上海正不断地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乡土向摩登转型。 百年上海,百年中国。
【关键词】:上海 开埠 三角地菜场 跑马厅 张园 蕃瓜弄 大宁国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5
  • 绪论15-31
  • 一 问题的提出15-18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18-29
  •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29-31
  • 第一章 小菜场的文化规训与视觉整饬——以虹口“三角地菜场”为例31-86
  • 第一节 “规范”与“秩序”观念的建立32-48
  • 第二节 “卫生”、“整洁”与“动物保护”意识的植入48-52
  • 第三节 “市场”与“契约”精神的产生52-56
  • 第四节 租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56-61
  • 第五节 房地产开发作用下的“现代性”重构与不断复制的“现代”精神——当代三角地菜场的重建与扩张61-84
  • 本章小结84-86
  • 第二章 竞技场·政治漩涡中心·销金窟·名利场——身兼多职的上海跑马厅86-160
  • 第一节 驰马角胜的竞技场——竞技体育意识的植入88-106
  • 第二节 华洋角力的政治漩涡中心106-120
  • 第三节 敲骨吸髓的销金窟——被金钱扭曲的价值观120-136
  • 第四节 斗富炫奇的名利场136-156
  • 第五节 身兼多职的跑马厅156-158
  • 本章小结158-160
  • 第三章 公共意识的觉醒与民主精神的勃发——从私有走向公享的上海园林160-237
  • 第一节 从私园到公园——清末民初的上海园林161-180
  • 第二节 海天胜景数张园——众园之首的张氏味莼园180-230
  • 第三节 从张园的收费、服务看上海230-236
  • 本章小结236-237
  • 第四章 从“蕃瓜弄”到“大宁国际”——中产阶级意识崛起在闸北237-299
  • 第一节 霓虹灯下的“黑人”与“下只角” ——现当代文学中的“苏北人”形象及“闸北”景观240-269
  • 第二节 “大宁国际”:休闲,让生活更美好269-297
  • 本章小结297-299
  • 结论299-307
  • 参考文献307-312
  •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活动312-314
  • 致谢314-3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亮;霍格兄弟三建跑马厅[J];档案与史学;1998年02期

2 陈平原;;说《九尾龟》[J];读书;1989年02期

3 张倩倩;;大宁国际Life Hub:活色动感的城市标记[J];沪港经济;2007年03期

4 高翠;;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上海西方侨民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褚晓琦;近代上海菜场研究[J];史林;2005年05期

6 田若虹;陆士谔生平及著述年表[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2期

7 章行;;《图画日报》:世纪初的社会风情画[J];全国新书目;2001年05期

8 黄祥辉;陆志民;;1909年南洋劝业会上海张园工业博览会——世博会在上海的预演[J];上海集邮;2010年07期

9 熊月之;;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J];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王安忆;;鸠雀一战[J];上海文学;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瑛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夏晓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余立新;[N];中华读书报;2003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60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