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体验式展示形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博物馆体验式展示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现代博物馆而言,传统的展示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为观众已不满足传统的仅靠观看来获得知识的目的,他们需要达到全面体验。体验式展示形式将是博物馆展示的突破性改变,它将观众从被动的角色转换到在互动体验中欣赏和思考的双向模式中来。 “展示”是博物馆的灵魂。本文致力于博物馆体验式展示形式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将“体验”的观念运用到博物馆的展示中,结合景德镇诸陶瓷博物馆展示形式的现状,剖析体验式展示的实现因素以及审美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从宏观上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休闲时代,相应地在博物馆展览中也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从而“体验式展示形式”应运而生。接着介绍了博物馆体验展示方面的现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在上升阶段,各个学科都有所涉及,但美学角度的研究还较薄弱。 第二章侧重博物馆的审美体验展开论述。首先厘清了博物馆审美体验的内涵,这是一种将博物馆体验纳入美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突出博物馆体验中的审美特性。其次阐释了博物馆审美体验的特点,它具有体验的全方位性,包含了娱乐、审美、教育和逃避等多重体验;它还具有体验的可持续性,不仅体验的对象在设计上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而且体验效果对观众审美趣味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章笔者以导游的身份带领读者再一次亲历景德镇的三家陶瓷博物馆,分别从参观之前,各个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展示风格以及参观之后的思考这几方面描述了笔者的体验经历。这为接下来的展示分析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围绕“体验式展示形式”展开,首先明确体验式展示形式以“人”为中心的展示观念,注重观者的体验需求。其次从体验客体和体验主体这两个角度来论述促成博物馆体验实现的重要因素。体验客体包含了体验的外在环境,主要指博物馆建筑,这一部分详细的分析了博物馆建筑本身,博物馆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博物馆建筑风格与其内在展示内容是否相配。体验客体还包括体验的内在场景,主要指真实的场景和虚拟的场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体验的对象,是体验达成的必备条件。此外,体验主体是体验的中心,主体与客体互动的目的就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博物馆的审美体验,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博物馆的审美体验所产生的效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沉浸性。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补充论述了博物馆其他两种典型功能:艺术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最后浅析了我国博物馆体验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人们的体验意识薄弱和体验所需的技术条件不成熟。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尝试来凸显“体验式展示形式”对当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对体验式展示形式进行探索研究,有益于当代博物馆的建设。
【关键词】:博物馆体验 体验式展示 审美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6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1.2 研究的现状10-13
- 第2章 关于博物馆审美体验13-19
- 2.1 博物馆审美体验的内涵13-16
- 2.2 博物馆审美体验的特点16-19
- 第3章 体验景德镇的博物馆19-36
- 3.1 厚森青花瓷博物馆21-26
- 3.1.1 参观之前21-22
- 3.1.2 博物馆建筑22-23
- 3.1.3 展览风格23-25
- 3.1.4 影像文本及暗示信息25-26
- 3.2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26-31
- 3.2.1 所处环境26-28
- 3.2.2 博物馆建筑28-29
- 3.2.3 展览方式29-31
- 3.2.4 参观之余31
- 3.3 景德镇陶瓷馆31-36
- 3.3.1 建筑风格32
- 3.3.2 展览风格32-35
- 3.3.3 参观之余35-36
- 第4章 体验式展示形式36-51
- 4.1 体验式展示形式的概念36
- 4.2 体验式展示形式实现的主要因素36-46
- 4.2.1 体验的外在环境36-41
- 4.2.2 体验的内在环境41-46
- 4.3 体验式展示形式的审美效果46-51
- 4.3.1 审美体验的实时性47-48
- 4.3.2 审美体验的互动性48-50
- 4.3.3 审美体验的沉浸性50-51
- 第5章 结语51-58
- 5.1 博物馆的其他典型功能51-56
- 5.1.1 艺术教育功能51-53
- 5.1.2 文化传播功能53-56
- 5.2 浅析我国博物馆体验性不强的原因56-58
- 主要参考书目58-60
- 后记60-61
- 发表的论文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3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李明;;动画叙事语境探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耿坤;;博物馆与城市文化[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郭淳彬;;旧城居住区自发性改造问题研究——以田子坊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余亮茹;陈琳;;基于规划视角的城市文化特色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6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6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