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局限
本文关键词:1978年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局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后半期,很多国家在外交上注重发挥“软力量”,,借助文化的力量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国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日本推广动漫,都是文化外交的表现形式。 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中日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几乎同步。本文选取1978年以来的中日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文化因素在日本对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篇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关于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基本理论,梳理战后日本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文部省文化厅、国际交流基金会、文化外交恳谈会、外交部四个日本的文化外交的推行机构。 第二部分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重要举措。包括:鉴真雕像回国展览、中日两国在影视方面的合作、《文化交流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的签署等。 第三部分以“2007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为典型事例,论述了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通过对活动背景、内容、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能过高估计“交流年”活动对改善中日关系所起的作用。 第四部分写的是文化外交的局限性。论文指出,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效果有限主要由于四点原因:中国官方对日本的文化外交反应冷淡;日本外交中的文化因素只有量的增进而缺少质的提高;历史问题的阻碍;日本并非文化大国,亦非文化传播强国。
【关键词】:中日关系 文化外交 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选题来源8
- (二) 研究状况8-10
- 一、 日本的文化外交概述10-18
- (一) 软力量与文化外交10-11
- (二)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外交11-13
- (三) 日本文化外交的相关机构13-18
- 1. 国际交流基金会13-14
- 2.文化外交恳谈会14-16
- 3. 文化厅16
- 4. 外务省16-18
- 二、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18-22
- (一) 鉴真像“回国”18-20
- (二) 电影和电视方面的合作20
- (三) 政府主导的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20-22
- 三、 “2007 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22-30
- (一) 交流年活动的组织22-23
- (二) 交流年活动的背景23-25
- 1. 安倍内阁的对华政策23-24
- 2. 美国因素的影响24-25
- (三) 活动的内容25-29
- 1. 活动标志的设计25
- 2. 亲善大使的选任25-27
- 3. 活动主题曲的发布27
- 4. 文艺活动的举办27-29
- (四) 交流年活动的成效29-30
- 四、 日本文化外交的局限性30-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后记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高凡夫;李天刚;;中共主要领导人早期中日友好思想述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3 孙红艳;;影响中日LT贸易实施的政治因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张峰;徐波霞;;从软实力角度看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5 徐翔;;发挥首都网络优势 促进北京文化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蹇莉;;增强传媒实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素华;;日本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J];当代亚太;2007年10期
8 金熙德;;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二战后日本对华外交基点的摇摆[J];当代亚太;2008年01期
9 代金宝;;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1期
10 孙翠萍;;新中国对日外交的历史演变与经验[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任佳;;文化外交能否提升日本软实力——以“动漫外交”为例[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3 胡澎;;日本民间对华友好团体与中日关系[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4 王键;;“台湾问题”与日本——历史与现实的述论[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陈景岭;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经济风险生成与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钱海红;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辛伟;利益双刃剑[D];复旦大学;2007年
8 罗爱平;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邹函奇;冷战后宗教与美国对华外交[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吉燕;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妹;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构成及生成机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3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德昆;“道义外交”与新中国对日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墨驰;同盟与话语权[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莹莹;21世纪初中日能源合作关系发展浅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8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9 马薇;池田大作的中国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震;中国唐代文化海外传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1978年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局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7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