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感恩干预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1:16
本文关键词:团体感恩干预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感恩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是个体受到恩惠时产生的感激情绪和心境,是体验感恩情绪的心理倾向,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感恩与个体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情感有密切相关,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外近年研究表明,感恩干预可有效改变感恩水平进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感恩教育虽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但是历来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当代部分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逐渐显现。现有的研究初步表明青少年是感恩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国内外青少年的感恩研究非常缺乏。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迅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培养每个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目标和内容,关注人性的优点和美德。团体感恩干预在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方面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试图围绕感恩特质设计团体辅导课程,为本地区提高高中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提供可借鉴推广的做法。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地区某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3个班的学生共157人,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大学生感戴量表》和自编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作为研究工具,实施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感恩干预方案一(团体感恩辅导和孝道德育活动相结合)和干预方案二(孝道德育活动),因变量是感恩和主观幸福感水平。 团体感恩干预是结构式、发展性团体。分感恩情绪、感恩认知、感恩行为和课程总结4个单元,围绕初识感恩、体验美好、积极认知、脱困思维、关爱自己、主动应对、表达感恩、回顾展望8个主题,组织8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40分钟(第8次为90分钟)。主要有8项活动形式:心理测量、感恩沉思、感恩记录、积极思维、感恩表达、接纳自己、成熟应对、实践活动。 孝道德育活动以体会亲情——感悟责任——服务社群——报效祖国为主线,主要活动形式有:孝道展览、孝道歌会、小品会、朗诵、征文、评选“孝道之星”、成人宣誓、志愿者服务等。每学年在全校各个年级都开展。 本研究结果证明,,团体感恩干预对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效果明显,创编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研究成果值得在高中借鉴推广。孝道德育活动是团体感恩心理辅导的必要补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两者相结合的干预方案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感恩这一美德的最大效能,从而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感恩 主观幸福感 团体干预 高中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目的10-11
- 2 文献综述11-22
- 2.1 感恩的研究11-14
- 2.1.1 感恩的概念11-12
- 2.1.2 感恩的影响因素12-13
- 2.1.3 感恩的测量13-14
- 2.2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14-16
- 2.2.1 幸福感的概念14
- 2.2.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14-15
- 2.2.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5-16
- 2.2.4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16
- 2.3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6-18
- 2.3.1 两者关系16-18
- 2.3.2 感恩影响幸福感的机制18
- 2.4 感恩干预18-19
- 2.5 团体心理辅导19-20
- 2.6 文献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20-22
- 3 方法和过程22-39
- 3.1 研究对象22
- 3.2 研究工具22-23
- 3.2.1 马云献、扈岩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量表》22
- 3.2.2 Fazio 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22-23
- 3.2.3 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23
- 3.2.4 统计方法23
- 3.3 研究思路23-24
- 3.3.1 实验设计23-24
- 3.3.2 研究步骤24
- 3.4 团体感恩干预24-37
- 3.4.1 团体名称24
- 3.4.2 团体性质24
- 3.4.3 团体目标24
- 3.4.4 团体对象24-25
- 3.4.5 团体地点25
- 3.4.6 活动时间及频率25
- 3.4.7 团体领导者25
- 3.4.8 理论依据25-26
- 3.4.9 团体方案26-27
- 3.4.10 辅导过程27-37
- 3.4.11 团体评估37
- 3.5 孝道德育活动37-39
- 4 结果与分析39-46
- 4.1 实验班 1、实验班 2 和控制班在干预前的差异39-40
- 4.1.1 感恩水平39
- 4.1.2 主观幸福感水平39-40
- 4.2 实验班 1、实验班 2 和控制班在干预后的差异40-46
- 4.2.1 感恩水平40-41
- 4.2.2 主观幸福感水平41-43
- 4.2.3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43-44
- 4.2.4 学生孝道完成情况44-46
- 5 讨论与建议46-52
- 5.1 团体感恩辅导和孝道德育活动相结合的感恩干预方案的效果讨论46-49
- 5.1.1 对提升感恩水平的效果讨论46-47
- 5.1.2 对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讨论47-48
- 5.1.3 团体感恩干预显效的讨论48-49
- 5.2 孝道德育活动的感恩干预方案的效果讨论49-50
- 5.3 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50-52
- 5.3.1 着力推广团体感恩心理辅导活动50-51
- 5.3.2 大力开展孝道德育活动51-52
- 6 本研究局限及今后研究方向52-54
- 6.1 研究局限52-53
- 6.1.1 影响因素52
- 6.1.2 持续效果52
- 6.1.3 实施条件52-53
- 6.2 今后研究方向53-54
- 7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 1:总体幸福感量表57-59
- 附录 2:感戴自评量表59-60
- 附录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60-61
- 附录 4:广东番禺中学学生孝道“六个一”家庭和社区劳动作业61-62
- 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62-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胡瑜;孙灯勇;;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5 张妍;韩黎;孔繁昌;许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6 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7 石国兴;祝伟娜;;初中生感戴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3期
8 杨艳;刘长青;;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魏群;杨学军;李英华;孟宪鹏;苏颖;刘赫;邢维丽;王威;杨勇;安纯彩;;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2期
10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团体感恩干预提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7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