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后殖民时代法国国家视野中的他者想象

发布时间:2017-04-05 00:14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时代法国国家视野中的他者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坐落在巴黎塞纳河右岸埃菲尔铁塔脚下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馆(musee du quai Branly),是一所以展出非洲、亚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非西方文明艺术藏品为核心的法国国家级博物馆,于2006年6月20日起正式对外开放。总数约达30万件的藏品中(其中常设展览约3500件)绝大多来自于前法国国家人类博物馆(musee de l'Homme)以及非洲与大洋洲艺术博物馆(musee national des Arts d'Afrique et d'Oceanie),展现的是四大洲原始部族文明的艺术创造。如同很多西方国家,法国拥有相当长的展出他者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布朗利河岸博物馆承接这一传统,却彻底放弃主导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民俗学展览模式,以推动展品作为艺术品被接受为宗旨。本文将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置于后殖民时代法国的整体社会政治环境当中,试图通过分析比对博物馆与公共政策中的他者来探讨当代法国的官方视野中的他者。如果说国内的学术研究多从公共政策上直接讨论法国后殖民时代的文化身份难题,则较少有研究从作为国家政策物质化工具的文化机构的角度去观察。而布朗利河岸博物馆作为他者博物馆的一次当代变革,必将为研究法国国家意识形态中关于身份认同的方面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视角。论文将通过两部分来考察这一主题。首先,布朗利河岸博物馆代表了法国官方对外传达的一个政治姿态。在博物馆官方的理念中,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抛弃了西方他者博物馆的传统模式,为的是创造一个适于多种文化共同平等对话的空间,同时也是对长久以来文化艺术价值被忽视的他者文化的一种认可。这样的宗旨恰与希拉克执政期间的法国外交理念相契合,即以推动文化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为宗旨的外交活动。可见,布朗利河岸博物馆计划的宗旨是通过承认他者文化的艺术创造价值来实现对文化整体的认可,而借由这一姿态法国向世界传达出的是法兰西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守护人的身份认同,同时也隐含着与殖民时代决裂的立场。然而,官方对博物馆的解读无法放映出当代法国与他者文化互动关系的复杂性现实。第二章将试图论证布朗利河岸博物馆如何反映了犹豫在保护法兰西文化身份与开放迎接他者之间的矛盾心态。诸多针对该博物馆的研究和讨论认为布朗利河岸博物馆呈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他者,即一种纯粹天真、未被文明腐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生存状态。而这正是通过在展览中隐去美学之外的诸如历史、人类学、宗教等层面的文化信息而实现的。博物馆的选择性遗忘与法国公共领域中压抑异质文化因素、鼓励共和国价值认同的氛围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对比来看会发现,布朗利河岸博物馆映照出法国当下与他者文化互动中存在的一个悖论:即对外宣扬的是尊重差异性的新普世主义(universalisme differentialiste),主张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促进不同文化间平等;内部的针对异质性文化与个体的政策法规则以同化(assimilationniste)为原则。布朗利河岸博物馆一方面作为后殖民时代的法国在他我身份重新划界上前进的一步,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犹豫在保护自身文化身份与接受差异性的开放心态之间的一种新困境。
【关键词】:博物馆 他者 民俗学 文化差异 集体身份 后殖民 非西方 国家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69.565
【目录】:
  • 目录5-6
  • 中文摘要6-8
  • 摘要8-10
  • 正文10-57
  • 参考文献57-59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时代法国国家视野中的他者想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86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