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览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2:44
展览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展览产业。本文从展览产业的角度,研究中国展览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整个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两个方面,三个层面,四个维度以及五个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展览会是展览产业的主要产品,展览场馆是展览产业的主要载体,因此本文从展览会空间集聚(需求方面)以及展览展馆空间集聚(供给方面)两个方面来分析展览产业的集聚情况。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E-G指数多个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综合分析了我国展览产业的总体集聚状况,并用区位熵指数从区域、省、城市三个层面对中国展览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全面了解中国展览产业空间布局特征。首次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中国展览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并用城市层面展览会以及展览场馆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确定了影响展览会空间集聚的五个影响因素。 经过分析,从产业角度来讲,本文认为中国展览产业总体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但相较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且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处于逐渐扩散的发展阶段;中国展览产业行业内的企业集聚程度远远高于制造业与其他服务业,尤其是展览会的集聚程度;目前我国展览会集聚程度高于展览场馆的集聚程度,我国展览业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从空间分布角度来讲,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展览产业在区域层面没有明显的集聚现象,在省级和城市层面都出现了明显的集聚现象,研究层面越微观集聚现象越明显。在不同层面的展览会以及展览场馆两方面的集聚趋势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在区域层面上,展览会的集聚度上升,而展览场馆则从集聚逐步走向扩散;在省级层面上,展览会在空间分布上呈扩散态势,展览场馆经历了“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的波动变化过程;在城市层面上,展览会及展览场馆集聚均呈现缓慢扩散的发展态势。在展览产业资源配置方面,在越微观的研究层面,其资源不匹配的程度越严重。 本文基于新经济学等理论,借鉴其他产业集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构建了“要素-空间-城市-政府”四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展览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人力资本(要素因素)、信息化水平(空间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和会展机构(政府因素)对展览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口(城市因素)对展览会集聚具有负向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展览场馆的建设受政府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市场经济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不能有效的对展览场馆的集聚状况进行分析。
【学位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713.7
【部分图文】:
图 1-1 2008 年-2012 年全国展览会数量、展览面积及展览业直接产值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势必要在现有以制造业为主产业机构的基础上加括展览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展业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展览产业空间集聚性发展特点鲜明业集聚是一种全球性的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是由一组有相互联系的和关联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的一个产业群迈克尔.波特,2002)。产业集聚最早出现在制造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学理论认为服务产业与制造业一样,也具有地理集中性,集聚发展可以控制费用节约成本,共享客源、知识、技术以及劳动力,从而推动创新(刘奕,)。展览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间集聚特点,地区性的展览热潮使展览城市出现集群趋势。0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展览会数量(场) 展览面积(万平方米) 会展业直接产值(亿人民币)
图 3-2 2011 年-2013 年中国六大区域展览会 LQ 系数2(二)区域层面的展览场馆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收集的 2000-2013 年我国六大区域展览场馆室内展览面积的相关数据,了我国 14 年来六大区域展览场馆的 LQ 系数,以此判断我国展览场馆在区面的空间集聚情况,并对展览场馆区域集聚度的演进情况进行分析。-2013 年六大区域展览场馆具体的 LQ 系数如图 3-3 所示。(1)目前,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级层面集聚特征不明显。除东北地区外,五大区域的 LQ 系数局接近于 1,因此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层面上分布均匀。 年,华北、西南、华东地区的 LQ 系数大于 1,说明展览场馆在这三个地区一定程度的集聚,但是集聚程度不高;东北地区的 LQ 系数最低,属于展览落后区域。(2)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层面空间分布方面从集聚走向扩散。2000 年在展业发展初期,我国展览场馆呈现明显的集聚态势,西南地区的展览场馆集聚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图 3-4 2011-2013 年中国六大区域展览场馆与展览会 LQ 系数差3.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国有 34 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由于数据获取困难的,本部分不研究香港、澳门以及台湾 3 个地区,只对 31 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重点考察展览产业在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省市地区之间的差异。一)省级层面的展览会空间分布特征据收集到的数据,本文使用 31 个省市自治区 2011-2013 年举办展览会的面积计算出201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展览会的LQ系数(如图3-5所示),此判断中国展览会在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和集聚变化情况。(1)从省级层面看,我国展览会已经在部分省份出现了明显的集聚情况。 年集聚度大于 1 的省份共有 11 个,北京、上海、重庆三个直辖市出现了明集聚,其中上海集聚度最高,达到 3.73;辽宁、黑龙江、山东、浙江、广东、、海南、青海的展览会也有集聚表现,但不明显。50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1001
【学位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713.7
【部分图文】:
图 1-1 2008 年-2012 年全国展览会数量、展览面积及展览业直接产值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势必要在现有以制造业为主产业机构的基础上加括展览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展业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展览产业空间集聚性发展特点鲜明业集聚是一种全球性的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是由一组有相互联系的和关联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的一个产业群迈克尔.波特,2002)。产业集聚最早出现在制造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学理论认为服务产业与制造业一样,也具有地理集中性,集聚发展可以控制费用节约成本,共享客源、知识、技术以及劳动力,从而推动创新(刘奕,)。展览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间集聚特点,地区性的展览热潮使展览城市出现集群趋势。0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展览会数量(场) 展览面积(万平方米) 会展业直接产值(亿人民币)
图 3-2 2011 年-2013 年中国六大区域展览会 LQ 系数2(二)区域层面的展览场馆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收集的 2000-2013 年我国六大区域展览场馆室内展览面积的相关数据,了我国 14 年来六大区域展览场馆的 LQ 系数,以此判断我国展览场馆在区面的空间集聚情况,并对展览场馆区域集聚度的演进情况进行分析。-2013 年六大区域展览场馆具体的 LQ 系数如图 3-3 所示。(1)目前,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级层面集聚特征不明显。除东北地区外,五大区域的 LQ 系数局接近于 1,因此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层面上分布均匀。 年,华北、西南、华东地区的 LQ 系数大于 1,说明展览场馆在这三个地区一定程度的集聚,但是集聚程度不高;东北地区的 LQ 系数最低,属于展览落后区域。(2)我国展览场馆在区域层面空间分布方面从集聚走向扩散。2000 年在展业发展初期,我国展览场馆呈现明显的集聚态势,西南地区的展览场馆集聚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图 3-4 2011-2013 年中国六大区域展览场馆与展览会 LQ 系数差3.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国有 34 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由于数据获取困难的,本部分不研究香港、澳门以及台湾 3 个地区,只对 31 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重点考察展览产业在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省市地区之间的差异。一)省级层面的展览会空间分布特征据收集到的数据,本文使用 31 个省市自治区 2011-2013 年举办展览会的面积计算出201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展览会的LQ系数(如图3-5所示),此判断中国展览会在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和集聚变化情况。(1)从省级层面看,我国展览会已经在部分省份出现了明显的集聚情况。 年集聚度大于 1 的省份共有 11 个,北京、上海、重庆三个直辖市出现了明集聚,其中上海集聚度最高,达到 3.73;辽宁、黑龙江、山东、浙江、广东、、海南、青海的展览会也有集聚表现,但不明显。500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洪涛;;我国会展产业布局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08期
2 陈飞;;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4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5 罗秋菊;庞嘉文;靳文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活动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以广交会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6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周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以浙江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1期
8 戚能杰;;会展旅游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四城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9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10 张俐俐;肖小玉;;基于LQ系数的广州会展产业集群[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87100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