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展览视域中的当代陶艺发展现状及创作取向

发布时间:2021-01-08 01:55
  中国当代陶艺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下萌生。随着观念开放和陶艺材料及工艺革新的不断探索,中国当代陶艺创作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并由实用器转向当代艺术的纯艺术方向发展。陶艺家们以开放的视觉语言进行实验性陶艺创作,反映当代现实社会、体现自我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的创作取向是陶艺创作的当代特征。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19,(07)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展览视域中的当代陶艺发展现状及创作取向


白明《参禅:形式与过程》

紫砂,精灵,陶艺


1882019/07熟,其创作更加注重材质、工艺与当代陶艺造型语言的完美结合。(三)寄予当代精神与观念陶艺在产生之初虽以实用为目的,但同样蕴含文化方面的观念意识,而非纯物质化的器物。同样,中国当代陶艺从产生之初就伴随着强烈的观念意识。从20世纪80年代以颠覆传统工艺技艺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就开始了探索性、实验性的当代陶艺创作。这些创作强调个性的表达,注重表达创作者的观念和价值,淡化传统上一直备受看重的实用性。陶土材料经火焰的洗礼,变成日常器用之物,再到纯观念的艺术品,观念在器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观念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陶艺家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理性思考的结果。根植于中国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链接,中国当代陶艺着力构建当代艺术的本土价值,展现当代观念的异质性,完成了自身的现代性建构和后续发展模式。虽然受到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但中国当代陶艺有着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质,对当代文化艺术的思考,体现了中国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母体文化有着无可限量的潜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可以说它是中国当代陶艺理念转变的本质元素,是当代陶艺获得发展的基石。对此远宏教授认为,中国当代陶艺从传统文化中探寻民族的根,不是对传统母体的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中国实验陶艺的喧嚣程度不低于中国当代主流文化任何一次的‘长征’,它在中国当代文化旗帜下,由原创的‘劣根性’快步进入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无根性’的这个极端位置和当代国际化的背景中,成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陶艺概念。”[4]图2《城市精灵》李志宏紫砂2018年


本文编号:2963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963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c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