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都市区空间发展特征、趋势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7:51
论文以发达国家大城市都市区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大城市区域化、世界城市体系重构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空间发展问题。论文以城市空间分析和解析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解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系统归纳等方法,试图准确地描述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新特征、揭示出空间演化的机制与本质原因、总结和预判出1990年以来都市区空间发展的趋势与最新动向,以及概括提炼出大城市都市区空间优化的目标及策略。文章的论述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第三章,认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都市区的空间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了新型居住社区、新型产业工业、新型商务办公、新型教育研发、新型商业休闲、新型物流会展的空间形式变迁;总结了郊区化推进下的区域经济空间整合和旧城更新带动下的功能与结构重组过程。第二部分为论文第四章,主张大城市都市区空间演化的整体过程可用“行为-流模型”解释;认为七大因素推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下的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化,包括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区域宏观政策的引导、科技与产业结构演进、交通信息网络的构建、资源能源系统的重组、生态保护与格局重构以及...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23-1945年相继提出的城市空间模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与公共大于 1965 年在其著作《城市并非树形》图 2-2 中心地理论图示资料来源:Christaller,1933图 2-3 树形结构与半网络结构比较资料来源:Alexander 严小婴,1985
部分——核心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影响区和乡村腹地(图 2-4)。洛斯乌姆研究发现,核心建成区是城市经济活动的绝对中心,城市边缘区紧邻核心区外围。城市影响区则是城市向心吸引作用的最大范围。该理论对于理解当代城市区域化与大城市都市区中心城市及其紧邻地区的土地置换、人口扩散与功能外溢具有一定的启发,当下研究者对于都市区核心圈层、内圈层和外圈层的论述也大体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下跨国流通组织的劳动关系[J]. 宋宪萍,孙茂竹. 教学与研究. 2013(05)
[2]特大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与北京比较[J]. 于长明,吴唯佳,于涛方. 北京规划建设. 2012(05)
[3]尔湾:解读美国后大都市时代城市发展[J]. 张莉.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3)
[4]西方区域多中心测度与效应研究进展[J]. 田广增,李学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3)
[5]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分析[J]. 庞晶,叶裕民.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4)
[6]澳大利亚大都市区发展与规划对策[J]. 凯文·奥康纳,韩笋生.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2)
[7]首尔首都圈重组规划解析[J]. 申润秀,金锡载,胡京京.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2(01)
[8]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基于城市经济模型的理论探讨[J]. 王旭辉,孙斌栋.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6)
[9]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J]. 单菁菁. 城市观察. 2011(02)
[10]新型空间形式:巨型区域和全球城市[J]. 萨斯基娅·萨森,许玫. 国际城市规划. 2011(02)
博士论文
[1]大都市新产业空间发展及其城市空间结构响应[D]. 杨德进.天津大学 2012
[2]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 付磊.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世界城市空间结构比较及其对北京的启示[D]. 安静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415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23-1945年相继提出的城市空间模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与公共大于 1965 年在其著作《城市并非树形》图 2-2 中心地理论图示资料来源:Christaller,1933图 2-3 树形结构与半网络结构比较资料来源:Alexander 严小婴,1985
部分——核心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影响区和乡村腹地(图 2-4)。洛斯乌姆研究发现,核心建成区是城市经济活动的绝对中心,城市边缘区紧邻核心区外围。城市影响区则是城市向心吸引作用的最大范围。该理论对于理解当代城市区域化与大城市都市区中心城市及其紧邻地区的土地置换、人口扩散与功能外溢具有一定的启发,当下研究者对于都市区核心圈层、内圈层和外圈层的论述也大体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下跨国流通组织的劳动关系[J]. 宋宪萍,孙茂竹. 教学与研究. 2013(05)
[2]特大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与北京比较[J]. 于长明,吴唯佳,于涛方. 北京规划建设. 2012(05)
[3]尔湾:解读美国后大都市时代城市发展[J]. 张莉.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3)
[4]西方区域多中心测度与效应研究进展[J]. 田广增,李学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3)
[5]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分析[J]. 庞晶,叶裕民.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4)
[6]澳大利亚大都市区发展与规划对策[J]. 凯文·奥康纳,韩笋生.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2)
[7]首尔首都圈重组规划解析[J]. 申润秀,金锡载,胡京京.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2(01)
[8]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基于城市经济模型的理论探讨[J]. 王旭辉,孙斌栋.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6)
[9]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J]. 单菁菁. 城市观察. 2011(02)
[10]新型空间形式:巨型区域和全球城市[J]. 萨斯基娅·萨森,许玫. 国际城市规划. 2011(02)
博士论文
[1]大都市新产业空间发展及其城市空间结构响应[D]. 杨德进.天津大学 2012
[2]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 付磊.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世界城市空间结构比较及其对北京的启示[D]. 安静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4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224151.html
教材专著